脱硫灰改良路基软土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软土地基处理的研究进展与方法 | 第10-17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地基处理的方法概述 | 第12-17页 |
| ·脱硫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脱硫灰的研究利用现状 | 第18-19页 |
| ·脱硫灰用于制砖和轻骨料 | 第18页 |
| ·脱硫灰回燃或作为脱硫剂再利用 | 第18-19页 |
| ·生产水泥 | 第19页 |
| ·用于城市环境治理 | 第19页 |
| ·脱硫灰用于交通工程中 | 第1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脱硫灰的理化特性 | 第21-29页 |
| ·脱硫灰的形成 | 第21页 |
| ·脱硫灰的物理指标 | 第21-24页 |
| ·密度 | 第22页 |
| ·细度 | 第22-24页 |
| ·需水量比 | 第24页 |
| ·脱硫灰的化学成分及性质 | 第24-29页 |
| ·烧失量 | 第26页 |
| ·含炭量 | 第26-27页 |
| ·火山灰性质 | 第27-28页 |
| ·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掺脱硫灰软土强度的试验方案 | 第29-44页 |
| ·试验材料和前期准备 | 第29-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 ·试验准备工作 | 第30-35页 |
| ·试验方法 | 第35-44页 |
| ·击实试验 | 第35-37页 |
|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37-38页 |
| ·承载比试验 | 第38-39页 |
| ·回弹模量试验 | 第39-44页 |
|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58页 |
| ·击实试验 | 第44-49页 |
|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49-54页 |
| ·回弹试验 | 第54-56页 |
| ·CBR试验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脱硫灰改良软土的机理分析 | 第58-67页 |
| ·软土定义与类型 | 第58-62页 |
| ·软土的定义 | 第58-59页 |
| ·软土的类型和特征 | 第59-62页 |
| ·脱硫灰改良软土的机理 | 第62-63页 |
| ·土粒本身分析 | 第62页 |
| ·充填作用 | 第62页 |
| ·膏盐和铁质胶结作用 | 第62-63页 |
| ·离子交换作用 | 第63页 |
| ·脱硫灰的自硬机理 | 第63页 |
| ·"脱硫灰—石灰"体系改良软土的机理 | 第63-67页 |
| ·物理及化学过程 | 第63-64页 |
| ·火山灰反应 | 第64页 |
| ·结晶—缩合结构的形成 | 第64-67页 |
| 第六章 工程实例 | 第67-75页 |
| ·工程概况 | 第67-68页 |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68-70页 |
| ·地形、地貌、气象、水文 | 第68页 |
| ·区域地质 | 第68-70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70-72页 |
| ·工程地质分区 | 第70页 |
| ·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及其特征 | 第70-72页 |
| ·工程处理方案 | 第72-73页 |
| ·路基强度检测与分析 | 第73-7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与认识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附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