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劳动争议问题概述 | 第11-15页 |
| (一) 劳动争议的界定 | 第11-12页 |
| (二) 劳动争议的分类 | 第12-15页 |
| 1、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 第12-13页 |
| 2、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 | 第13页 |
| 3、国内劳动争议和涉外劳动争议 | 第13-15页 |
| 二、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现状及缺陷 | 第15-20页 |
| (一) 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评析 | 第15-16页 |
| (二) 劳动争议仲裁机制的评析 | 第16-18页 |
| (三) 劳动争议诉讼机制的评析 | 第18-19页 |
| (四)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综合评析 | 第19-20页 |
| 三、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模式争议 | 第20-23页 |
| (一) “先裁后审”模式 | 第20页 |
| (二) “两裁终局”模式 | 第20-21页 |
| (三) “或裁或审,裁审自择”模式 | 第21-22页 |
| (四) “裁审分离、各自终局”模式 | 第22页 |
| (五) “只审不裁”模式 | 第22-23页 |
| 四、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构想 | 第23-35页 |
| (一)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应考虑的因素 | 第23-25页 |
| 1、从我国国情出发 | 第23-24页 |
| 2、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公正处理 | 第24页 |
| 3、有利于劳动争议的高效解决 | 第24-25页 |
| 4、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 第25页 |
| (二) 取消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 第25页 |
| (三) 改革与完善调解制度 | 第25-29页 |
| 1、强化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功能 | 第25-27页 |
| 2、社会化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设置 | 第27-28页 |
| 3、将社会化调解设定为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28-29页 |
| (四) 劳动审判机构的建构 | 第29-32页 |
| 1、可供选择的劳动审判机构的类型 | 第29-30页 |
| 2、我国劳动审判机构的选择 | 第30-32页 |
| (五) 关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有关配套制度改革 | 第32-35页 |
| 1、强化工会的职能作用 | 第32-33页 |
| 2、建立职工不满情绪的申诉机制 | 第33页 |
| 3、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 第33-34页 |
| 4、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 第34页 |
| 5、制订统一的《劳动争议处理法》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详细摘要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