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桥梁对河道泄洪影响的可视化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可视化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可视化技术的背景及含义 | 第11页 |
·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 第14-17页 |
·可视化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 | 第14-16页 |
·可视化在土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2 防洪评估系统前处理技术 | 第20-31页 |
·数字地域模型 | 第20-23页 |
·概述 | 第20-22页 |
·本系统采用的DEM模型 | 第22页 |
·DEM高程数据生成方式 | 第22-23页 |
·dxf文件格式说明 | 第23-24页 |
·dxf文件简介 | 第23页 |
·dxf文件基本结构 | 第23页 |
·dxf文件结构分析 | 第23-24页 |
·算法流程设计 | 第24-28页 |
·功能分析 | 第24-25页 |
·设计思路 | 第25-28页 |
·地形高度的自动生成 | 第28-30页 |
·程序代码 | 第28页 |
·结果评价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河道地形的真实感显示 | 第31-45页 |
·河道地形数据的读取 | 第31-34页 |
·太子河河道概况 | 第31页 |
·河道地形网格剖分 | 第31页 |
·河道地形数据格式 | 第31-32页 |
·河道地形数据读取 | 第32-34页 |
·桥梁数据的读取 | 第34-37页 |
·拟建桥梁概述 | 第34-36页 |
·桥梁数据格式 | 第36-37页 |
·桥梁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桥梁数据的读取 | 第37页 |
·河道地形的绘制 | 第37-42页 |
·OpenGL概述 | 第37页 |
·OpenGL特点及功能 | 第37-38页 |
·地形的绘制 | 第38-42页 |
·河道地形的显示模式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建桥对两岸防洪影响分析 | 第45-55页 |
·基本水文资料 | 第45-46页 |
·历史洪水及其重现期 | 第45页 |
·设计洪峰流量 | 第45-46页 |
·水力计算 | 第46-48页 |
·计算范围 | 第46页 |
·起点水位 | 第46-47页 |
·计算方法 | 第47-48页 |
·计算结果及评价 | 第48-50页 |
·计算结果 | 第48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计算结果三维实时可视化 | 第50-54页 |
·建桥前后水面透视图 | 第50页 |
·建桥前后水位云图显示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评价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模式 | 第55-63页 |
·透视图基本操作 | 第55-57页 |
·系统主菜单和工具栏 | 第55页 |
·基本透视操作 | 第55-56页 |
·高程缩放 | 第56-57页 |
·洪水漫堤警示 | 第57-60页 |
·OpenGL动画功能简介 | 第57页 |
·本系统漫堤警示功能 | 第57-59页 |
·漫堤警示效果显示 | 第59-60页 |
·断面水位查询 | 第60-62页 |
·查询功能实现思路 | 第60-61页 |
·任意断面查询图示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洪灾损失评估概述 | 第63-72页 |
·引言 | 第63页 |
·洪灾损失评估 | 第63-68页 |
·洪灾损失评估概述 | 第63-64页 |
·洪水灾害特点 | 第64-65页 |
·洪灾损失评估研究现状 | 第65-66页 |
·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及方法 | 第66-68页 |
·洪灾损失评估步骤 | 第68页 |
·模拟洪水淹没特性网 | 第68-71页 |
·模拟淹没特性网的建立 | 第68页 |
·给定洪水高程求淹没范围 | 第68-69页 |
·算法思路及程序代码 | 第69页 |
·给定洪水高度淹没范围图示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