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景观与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滨海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10页 |
·滨海景观的概念 | 第10页 |
·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景观设计的概念 | 第10-11页 |
·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的概念 | 第11页 |
·旅游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滨海景观设计的结合 | 第11-14页 |
·发展旅游经济的意义 | 第11-12页 |
1、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意义 | 第11页 |
2、发展旅游业的社会意义 | 第11-12页 |
·城市滨海景观带的设计与“旅游经济”发展相接合的意义 | 第12页 |
·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目标及原则 | 第12-14页 |
1、可持续发展滨海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2、“与经济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旅游景观设计”的目标 | 第13页 |
3、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景观设计的原则 | 第13-14页 |
·国外滨海区旅游景观的发展动态 | 第14-16页 |
·滨海旅游景观的发展契机 | 第14-15页 |
·滨海旅游景观的发展动态 | 第15-16页 |
·本文的调查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文献调查法(Literature Research) | 第16页 |
2、实地观察法(Local Observe) | 第16-17页 |
3、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 Research) | 第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与旅游经济相关的滨海景观现状分析——以山东省四座沿黄海城市为例 | 第18-31页 |
·山东四座沿黄海城市滨海景观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本文研究范围 | 第18页 |
·四座沿黄海城市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分析 | 第18-20页 |
1、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 第18-19页 |
2、人文景观资源深厚 | 第19页 |
3、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易变性 | 第19页 |
4、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 第19-20页 |
5、规划管理的复杂性 | 第20页 |
·四座城市的旅游景观资源构成因素分析 | 第20-26页 |
1、青岛 | 第20-22页 |
2、烟台 | 第22-23页 |
3、威海 | 第23-25页 |
4、日照 | 第25-26页 |
·四座城市的经济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四座滨海城市旅游总收入以及其在GPD中的比重 | 第26-27页 |
·2001——2006 年四座城市滨海旅游人数统计 | 第27-28页 |
·四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四座城市滨海景观优势比较 | 第28-29页 |
·相互作用强度分析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民意调研问卷专项分析 | 第31-41页 |
·调研问卷第一部分——景观设计相关方面 | 第31-38页 |
·民意调研问卷景观部分单项分析(调研时间2007 年4 月) | 第31-38页 |
1、四座城市中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滨海景观形式以及其设计手法分析 | 第31-38页 |
2、游客对景观资源不满意的方面 | 第38页 |
·调研问卷第二部分——经济发展相关方面 | 第38-40页 |
·该城市对滨海旅游景观的宣传程度分析 | 第38-39页 |
·游客到该城市的花销现状分析 | 第39页 |
·游客对对象城市的满意度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与旅游经济结合的滨海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功实例分析 | 第41-53页 |
·滨海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区域性规划的欠缺 | 第41-43页 |
1、区域规划的缺失以及个体城市景观特色不明确 | 第41页 |
2、海岛旅游景观开发程度较低且不平衡 | 第41-42页 |
3、滨海旅游业规划开发与其他海洋产业用海关系的协调不当 | 第42页 |
4、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思维的僵化 | 第42-43页 |
·滨海景观配套设施不完善 | 第43页 |
1、旅游接待设施不完善 | 第43页 |
2、滨海旅游交通服务仍不完善 | 第43页 |
·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游客结构的局限性 | 第43-44页 |
1、国内市场销路相对狭窄 | 第43-44页 |
2、国际市场没有打开 | 第44页 |
·客源季节性变化差异突出 | 第44-45页 |
·游客逗留时间短 | 第45页 |
·国外成功实例及经验总结 | 第45-49页 |
·滨海区域景观设计与城市整体格局的整合 | 第45-49页 |
1、日本横滨港 | 第45-46页 |
2、Minato Mirai21 | 第46-49页 |
·旅游旺季的延长 | 第49页 |
1、威尼斯——威尼斯游客卡 | 第49页 |
·工业区的旅游再开发 | 第49-52页 |
1、美国巴尔的摩——通过改建规划实现经济复兴 | 第49-50页 |
2、悉尼达令港(Darling Habour) | 第50-51页 |
3、Tyne and Wear ——重工业区的改造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53-69页 |
·加强宏观区域性景观规划 | 第53-58页 |
·城市间的宏观调控 | 第53页 |
·强化青岛的核心作用 | 第53-54页 |
·均衡滨海景观带的整体发展 | 第54-55页 |
1、加强区域共同发展体系 | 第54页 |
2、“线式结构”——两点一线,实现共赢 | 第54-55页 |
·健全区域旅游协作机制与建立多元化的协调机制 | 第55-56页 |
·“旅游景观规划”的深入发掘 | 第56页 |
·科技的应用 | 第56-57页 |
1、3S 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 第56页 |
2、高科技主题公园 | 第56-57页 |
3、科技环保 | 第57页 |
·绿色旅游 | 第57-58页 |
·营造独特的城市景观形象 | 第58-62页 |
·青岛——抓住奥运契机,发展体育经济旅游 | 第58-59页 |
·烟台——山水城市 | 第59-60页 |
1、强化山水城市的特色 | 第59-60页 |
2、葡萄酒的故乡 | 第60页 |
·日照——民俗旅游、历史文化遗迹 | 第60-61页 |
1、民俗旅游的深化 | 第60页 |
2、太阳城的历史遗迹 | 第60-61页 |
·威海 | 第61-62页 |
1、丑小鸭的传说 | 第61页 |
2、开发会展旅游 | 第61-62页 |
·微观设计 | 第62-67页 |
·滨海城市道路系统 | 第62-63页 |
1、立体式交通 | 第62页 |
2、滨海大道 | 第62-63页 |
3、优美的步行系统 | 第63页 |
4、滨水区与市区景观连接 | 第63页 |
·强化标志性景观 | 第63-64页 |
·多种功能的景观因素结合 | 第64页 |
·开放的共享空间 | 第64页 |
·依托城市的整体发展 | 第64页 |
·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因素 | 第64-65页 |
·体现亲水特色 | 第65页 |
·独特的绿色景观——沿海防护林与旅游经济结合 | 第65-66页 |
1、维护生态平衡 | 第65页 |
2、丰富城市景观 | 第65-66页 |
3、城市形象的象征 | 第66页 |
·公众参与推进设计 | 第66页 |
·点鲜明的景观节点 | 第66页 |
·有效的边缘带的宏观控制 | 第66-67页 |
·加强政府作用 | 第67-68页 |
·政府加大对旅游景观开发和经营的投入 | 第67页 |
·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 | 第67-68页 |
·提升度假村层次,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 第68页 |
·建立旅游开发监控机制,确保滨海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第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