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相关概念 | 第17-25页 |
§2-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 第17-22页 |
2-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征 | 第18-20页 |
2-1-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 | 第20-22页 |
§2-2 从技术创新到服务创新 | 第22-23页 |
§2-3 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与制造创新 | 第23-24页 |
§2-4 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与普通服务业的服务创新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机制和运作过程 | 第25-35页 |
§3-1 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分析 | 第25-28页 |
3-1-1 服务创新的驱动力模型 | 第25-26页 |
3-1-2 服务创新内部驱动力 | 第26页 |
3-1-3 服务创新外部驱动力 | 第26-28页 |
§3-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中知识的创造和流动 | 第28-30页 |
3-2-1 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 | 第28页 |
3-2-2 知识的转化模式 | 第28-29页 |
3-2-3 知识流动的类型 | 第29-30页 |
§3-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要素分析 | 第30-33页 |
§3-4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模式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分析 | 第35-45页 |
§4-1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35-40页 |
4-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分析 | 第35-37页 |
4-1-2 行业单位数 | 第37-39页 |
4-1-3 从业人员 | 第39页 |
4-1-4 收入和从业人员报酬 | 第39-40页 |
§4-2 天津知识服务业基础设施状况 | 第40-41页 |
§4-3 KIBS的特例:天津金融业发展状况 | 第41-43页 |
§4-4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第43-45页 |
4-4-1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机遇 | 第43-44页 |
4-4-2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的评价 | 第45-66页 |
§5-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5-48页 |
5-1-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 第45页 |
5-1-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 第45-46页 |
5-1-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48页 |
§5-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8-49页 |
§5-3 评价对象的选取 | 第49-50页 |
§5-4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因子分析 | 第50-57页 |
5-4-1 因子分析方法原理 | 第50-52页 |
5-4-2 因子分析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5-5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的聚类分析 | 第57-63页 |
5-5-1 聚类分析方法原理 | 第57-59页 |
5-5-2 聚类分析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5-6 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63-66页 |
第六章 提升天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措施 | 第66-70页 |
§6-1 以现代制造业为支撑 | 第66页 |
§6-2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 | 第66-67页 |
§6-3 增强区域金融服务功能 | 第67页 |
§6-4 完善区域服务业的“六大体系” | 第67-68页 |
§6-5 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 | 第68页 |
§6-6 逐步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 | 第68页 |
§6-7 抓住入世机遇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A | 第73-75页 |
附录 B | 第75-76页 |
附录C | 第76-77页 |
附录D | 第77-79页 |
附录E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