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8页 |
一、参与分配制度的概念 | 第10页 |
二、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现状 | 第10-12页 |
(一) 参与分配的适用条件 | 第10-11页 |
(二) 参与分配的程序 | 第11-12页 |
三、我国参与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2-18页 |
(一) 参与分配的启动标准不确定 | 第12-13页 |
(二) 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功能定位与程序设计存在偏差 | 第13-15页 |
(三) 申请参与分配的时间不确定 | 第15页 |
(四) 禁止重复查封与整个金钱债权执行竞合的分配原则不适应 | 第15-17页 |
(五) 缺乏执行救济制度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参与分配制度存在合理性 | 第18-33页 |
一、其它国家和地区解决金钱债权执行竞合的基本模式 | 第18-21页 |
(一) 优先主义 | 第18-19页 |
(二) 平等主义 | 第19-20页 |
(三) 团体优先主义 | 第20-21页 |
二、我国参与分配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三、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 第22-33页 |
(一) 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更适合适用平等主义 | 第22-31页 |
(二) 个人破产制度短时间内无法建立决定了我国参与分配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重构 | 第33-50页 |
一、完善参与分配制度的配套机制 | 第33-36页 |
(一) 将其它组织纳入破产法调整的主体范围 | 第33页 |
(二) 改革禁止重复查封制度 | 第33-35页 |
(三) 改革我国法院执行管辖制度 | 第35-36页 |
二、参与分配制度的程序重置 | 第36-50页 |
(一) 申请参与分配的条件设置 | 第36-40页 |
(二) 规范参与程序的规则 | 第40-42页 |
(三) 规范分配程序的规则 | 第42-45页 |
(四) 构建参与分配异议和参与分配异议之诉制度 | 第45-46页 |
(五) 构建分配表异议和分配表异议之诉制度 | 第46-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资料及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