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喻”的含义 | 第1-7页 |
二、“喻”的目的 | 第7-14页 |
(一) “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 | 第7-8页 |
(二) “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 第8-12页 |
(三) “喻”作为解读语言的桥梁和手段 | 第12-14页 |
三、“喻”的方法——启发诱导 | 第14-19页 |
(一) 启发——课堂教学的需要 | 第14页 |
(二) 启发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 | 第14-15页 |
(三) 对话要有问题作为支撑 | 第15-16页 |
(四) 课堂问答现状分析 | 第16-18页 |
(五) 困扰问答的现实因素 | 第18-19页 |
四、“喻”的时机 | 第19-21页 |
五、“喻”与案例教学之比较 | 第21-29页 |
(一) “喻”与案例教学都注重联系生活实践 | 第22-27页 |
(二) 案例教学——教学反思的需要 | 第27-28页 |
(三) “喻”与案例教学都注重交往互动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后记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