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文) | 第1-12页 |
摘要(英文) | 第12-16页 |
引言 | 第16-21页 |
第一章 福建省烟粉虱生物型鉴定 | 第21-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西葫芦银叶测定 | 第21-22页 |
·DNA提取 | 第22页 |
·PCR反应条件 | 第22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23页 |
·PCR产物纯化 | 第23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西葫芦银叶测定 | 第23页 |
·PCR扩增产物 | 第23-25页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25页 |
·烟粉虱种群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树分析 | 第2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5-30页 |
第二章 烟粉虱对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 | 第30-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烟粉虱成虫抗约性不同生测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 第31-32页 |
·吡虫啉对烟粉虱不同日龄、混虫日龄成虫的毒力 | 第32-33页 |
·烟粉虱成虫抗药性不同试验材料测定结果比较 | 第3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 | 第36-53页 |
第一节 烟粉虱敏感毒力基线的建立及区分剂量的确定 | 第36-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供试虫源 | 第36页 |
·供试药剂 | 第36-37页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 | 第40-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供试虫源 | 第40页 |
·供试药剂 | 第40-41页 |
·抗药性监测 | 第41页 |
·抗性测定 | 第41页 |
·抗性个体频率测定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烟粉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41-43页 |
·烟粉虱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43-44页 |
·烟粉虱种群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 | 第44-45页 |
·烟粉虱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 | 第45-46页 |
·烟粉虱抗性倍数和抗性个体频率的相关性比较 | 第46-4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53页 |
·福建省烟粉虱抗药性水平评价 | 第47页 |
·区分剂量在抗药性监测中的作用及意义 | 第47-48页 |
·烟粉虱抗药性与生物型的关系 | 第48页 |
·烟粉虱抗药性与药剂选择压力的关系 | 第48-53页 |
第四章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机理研究 | 第53-86页 |
第一节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生化机理研究 | 第53-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供试虫源 | 第53页 |
·化学试剂及供试杀虫剂 | 第53-54页 |
·酶抑制剂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测定 | 第54页 |
·酯酶(EST)活性测定 | 第54页 |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 第54-55页 |
·乙酰胆碱酯酶(ACHE)动力学性质测定 | 第55页 |
·抑制中浓度Ⅰ_(50)测定 | 第55页 |
·单头烟粉虱乙酰胆碱酯酶残留活性测定 | 第55-56页 |
·酶抑制剂对抗性烟粉虱成虫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体抑制测定 | 第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70页 |
·酶抑制剂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 第56-60页 |
·酶抑制剂对毒死蜱的增效作用 | 第56-57页 |
·酶抑制剂对乐果的增效作用 | 第57-58页 |
·酶抑制剂对敌敌畏的增效作用 | 第58页 |
·酶抑制剂对乙酰甲胺磷的增效作用 | 第58-59页 |
·酶抑制剂对灭多威的增效作用 | 第59-60页 |
·酶抑制剂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 第60-63页 |
·酶抑制剂对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第60-61页 |
·酶抑制剂对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第61页 |
·酶抑制剂对氯氟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第61-62页 |
·酶抑制剂对甲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第62-63页 |
·烟粉虱不同品系(种群)酯酶利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比较 | 第63-64页 |
·酶抑制剂对抗性烟粉虱成虫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体抑制 | 第64页 |
·烟粉虱不同品系(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K_m和V_(max)值比较 | 第64-65页 |
·烟粉虱不同品系(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敏感性比较 | 第65-68页 |
·烟粉虱各田间抗性种群雌虫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残留活性频率分布 | 第68-7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70-77页 |
·烟粉虱抗药性与酯酶(EST)的关系 | 第70-71页 |
·烟粉虱抗药性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关系 | 第71-72页 |
·烟粉虱抗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MFO)的关系 | 第72页 |
·烟粉虱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关系 | 第72-77页 |
第二节 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烟粉虱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研究 | 第77-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0页 |
·供试虫源 | 第78页 |
·供试药剂及药品 | 第78页 |
·总RNA抽提方法 | 第78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78页 |
·反转录 | 第78页 |
·PCR扩增 | 第78-79页 |
·目的片段DNA的纯化 | 第79页 |
·T-A连接 | 第79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79页 |
·CaCl_2的转化 | 第79页 |
·重组克隆的鉴定 | 第79-80页 |
·酶切鉴定 | 第80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80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8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0-82页 |
·烟粉虱钠离子通道ⅡS4-6片段的RT-PCR扩增 | 第80-81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81-82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82页 |
·序列分析 | 第8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2-86页 |
第五章 烟粉虱对吡虫啉、阿维菌素抗性的室内选育 | 第86-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88页 |
·试验虫源 | 第87页 |
·供试化学试剂及杀虫剂 | 第87页 |
·抗性选育 | 第87页 |
·生物测定 | 第87页 |
·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测定 | 第87页 |
·离体酶活性洲定 | 第87-8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8-91页 |
·烟粉虱对吡虫啉、阿维菌素抗性的室内选育 | 第88-89页 |
·烟粉虱吡虫啉选育品系对其它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 | 第89页 |
·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 | 第89-90页 |
·离体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90-9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91-9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第95-101页 |
文献综述:烟粉虱的研究进展 | 第10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4页 |
个人简介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