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导言 | 第9-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创新之处 | 第11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激励理论与公司治理 | 第13-14页 |
·控制权理论与公司治理 | 第14-16页 |
·信号传递理论与公司治理 | 第16-17页 |
·债务重组与公司治理 | 第17-18页 |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8-21页 |
第3章 债务融资治理模式与债务重组 | 第21-27页 |
·债务融资及其方式 | 第21-22页 |
·债务融资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4页 |
·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与企业目标型公司治理:以美国为例 | 第22-23页 |
·关系型融资模式与企业干预型公司治理:以日本为例 | 第23页 |
·不同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4页 |
·债务重组的方式 | 第24-27页 |
第4章 债务重组:银行与企业行为的模型分析 | 第27-36页 |
·模型假设 | 第27-29页 |
·不包含债务重组的模型 | 第29-31页 |
·包含债务重组的模型 | 第31-33页 |
·混合策略的模型──降低虚假破产的概率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5章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与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 | 第36-48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6页 |
·样本上市公司重组前后财务指标的实证分析 | 第36-41页 |
·变量选择及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变量选择 | 第41-42页 |
·研究方法 | 第42页 |
·回归分析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第6章 理论解释与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理论解释 | 第48-50页 |
·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样本公司数据 | 第58-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68-69页 |
附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