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青史演义》的文化障碍及汉译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7-9页 |
一、选题说明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三、论文创新处与学术价值 | 第8页 |
四、研究方法与原材料 | 第8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8-9页 |
第一章、《青史演义》中的文化障碍及可译性限度 | 第9-25页 |
第一节、人名的文化内涵及可译性限度 | 第10-12页 |
第二节、修辞格的文化障碍及可译性限度 | 第12-16页 |
一、比喻中的文化障碍及翻译 | 第12-14页 |
二、双关语的文化障碍及翻译 | 第14-16页 |
第三节、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可译性限度 | 第16-18页 |
第四节、色彩中的文化内涵及可译性限度 | 第18-22页 |
第五节、数字的文化内涵及可译性限度 | 第22-25页 |
第二章、《青史演义》的文化障碍的汉译策略 | 第25-32页 |
第一节、异化翻译策略 | 第26-29页 |
一、音译加注的异化策略 | 第26-27页 |
二、直接照译的异化翻译策略 | 第27-29页 |
第二节、归化翻译策略 | 第29-31页 |
一、等值转换的归化翻译策略 | 第29-30页 |
二、四字格成语的归化翻译策略 | 第30-31页 |
第三节、运用异化、归化对策的局限性 | 第31-32页 |
一、对一种文化因素采取了异化、归化两种翻译策略 | 第31-32页 |
二、应归化的不归化从而导致的文化障碍 | 第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书目 | 第34-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