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有色金属冶炼论文--轻金属冶炼论文--铝论文

铝电解槽极距与铝液波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铝电解过程与设备简介第10-11页
   ·铝电解槽节能研究进展第11-13页
   ·铝电解槽动态、非均一模型的作用第13-17页
     ·稳态与动态模型第13页
     ·极距的非均一特性第13-15页
     ·动态、非均一模型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动态、非均一模型的构成第16-17页
   ·铝电解槽动态、非均一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电压摆(针振)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铝液波动研究进展第18-19页
     ·阳极电流波动研究进展第19-21页
     ·针对动态极距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课题背景第22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铝液波动与阳极导杆等距压降的工业实验研究第24-36页
   ·铝液波动测量仪器的原理第24-26页
   ·阳极导杆等距压降测量系统的设计第26-29页
     ·长度选择第26页
     ·传输方案的选择第26-27页
     ·数据采集系统配置第27-29页
   ·工业实验方案第29-30页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铝液波动测量结果第30页
     ·铝液波动和阳极电流变化的关系第30-32页
     ·阳极电流和阳极底掌气泡区压降之间的关系第32-33页
     ·铝液波动的叠加第33-34页
   ·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铝电解槽极距软测量模型的建立第36-60页
   ·极距软测量模型中辅助变量的确定第36-37页
   ·导杆温度和阳极电阻的工业实验研究第37-40页
     ·导杆温度的工业实验研究第37-39页
     ·阳极系电阻的工业实验研究第39-40页
   ·导杆温度与阳极电阻的数值模拟研究第40-46页
     ·热电场的数学模型第40-41页
     ·边界条件第41-43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43-46页
   ·阳极底掌面电流的修正第46-48页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CM)和多神经网络的铝电解槽非均一动态极距模型第48-54页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第49-52页
     ·BP神经网络结构第52-53页
     ·极距软测量模型的建立第53-54页
   ·样本的选择与训练第54-55页
   ·模型验证第55-58页
   ·未测极极距的确实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铝电解槽极距与铝液波动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第60-68页
   ·系统硬件配置第60-61页
   ·系统软件开发第61-67页
     ·采集程序函数说明与参数取值第61-63页
     ·系统软件开发第63-64页
     ·软件功能组成第64-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系统应用与结果分析第68-84页
   ·系统在操作优化中的应用第68-79页
     ·稳定状态第68-69页
     ·单振源波动第69-71页
     ·多振源波动第71-73页
     ·换极作业的扰动第73-76页
     ·出铝作业的扰动第76-78页
     ·阳极效应的扰动第78-79页
     ·铝电解槽稳定性的判据第79页
   ·极距均一化思想以及实现第79-81页
     ·极距均一化第79-80页
     ·极距均一化思想的实施方法第80-81页
   ·应用效果与结论第81-8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4-86页
   ·论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第84-85页
   ·今后工作的建议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3页
附录第93-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2页
参加科研情况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德正堂药业有限公司销售部薪酬体系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团队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及其在林业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