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无缆游动微型机器人的仿生优化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2页
   ·微机器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0-19页
     ·微机器人的应用第10-11页
     ·仿生机器人第11-14页
     ·鱼尾鳍形游动微机器人第14-15页
     ·鱼类波状推进机理与尾鳍形状第15-19页
   ·研究现状分析第19-20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微机器人驱动装置及运动原理第22-29页
   ·微机器人实验系统第22页
   ·微机器人结构第22-23页
   ·磁致伸缩薄膜动态特性第23-25页
     ·磁致伸缩材料伸缩特性第23-24页
     ·磁致伸缩材料倍频现象第24-25页
   ·实验系统驱动线圈设计第25-26页
   ·磁致伸缩薄膜复合梁的弯矩分析第26-29页
3 薄膜动态特性第29-36页
   ·均质等界面梁的弯曲振动第29-31页
   ·均匀悬臂梁振动的稳态解第31-32页
   ·磁致伸缩薄膜的阻尼特性第32-36页
     ·薄膜的内部阻尼第32-33页
     ·阻尼特性分析第33-36页
4 微机器人仿生优化第36-56页
   ·仿生尾鳍第36-37页
   ·梁的振型函数的正交性第37-39页
   ·连续系统的振动方程第39-42页
   ·变截面梁振型函数的求解第42-46页
     ·瑞利商第42-44页
     ·瑞利—里兹法第44-45页
     ·梁的振型函数第45-46页
   ·变截面悬臂梁振动的稳态响应第46-47页
   ·微机人流体中的运动模型第47-48页
   ·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分析第48-56页
     ·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原理第48-49页
     ·离散变量的网格法第49页
     ·优化设计第49-53页
     ·优化结果分析第53-56页
5 基于遗传算法的微机器人双向游动探索第56-66页
   ·遗传算法简介第56-60页
     ·表示结构第56-57页
     ·处理约束条件第57页
     ·初始化过程第57页
     ·评价函数第57-58页
     ·选择过程第58-59页
     ·交叉操作第59页
     ·变异操作第59页
     ·遗传算法程序第59-60页
   ·矩形尾鳍驱动的双向游动模型第60-62页
   ·双仿鱼尾鳍机器人的双向游动模型第62页
   ·优化设计第62-66页
6 实验与数据分析第66-70页
   ·磁致伸缩薄膜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第66-67页
     ·实验原理第66-67页
     ·实验数据第67页
   ·微机器人仿生游动实验研究第67-70页
     ·实验原理第67-68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A 数据表格第74-76页
附录B 薄膜的模态分析图第76-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堆场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BOM的PDM与ERP系统集成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