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 ·建模与仿真的国内外动态 | 第11-12页 |
| ·轮机仿真训练器的国内外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建模与仿真和轮机仿真训练器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2章 柴油机工作过程的物理数学模型 | 第15-43页 |
| ·Wartsila8L38B型柴油机概况 | 第15页 |
| ·Wartsila8L38B型柴油机工作过程的物理模型 | 第15-20页 |
| ·柴油机工作过程物理模型 | 第15-16页 |
| ·气缸内工质特性参数计算 | 第16-20页 |
| ·Wartsila8L38B型柴油机本体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0-38页 |
| ·气缸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0-25页 |
| ·气缸内各阶段的热力过程分析 | 第25-28页 |
| ·气缸的工作容积 | 第28-29页 |
| ·气缸周壁的传热 | 第29-32页 |
| ·燃烧放热率的计算 | 第32-35页 |
| ·进、排气阀的流量计算 | 第35-38页 |
| ·柴油机本体模型计算方法及步骤 | 第38-39页 |
| ·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 ·计算步长 | 第39页 |
| ·Wartsila8L38B型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模型 | 第39-43页 |
| ·压气机 | 第39-40页 |
| ·涡轮 | 第40-41页 |
| ·转子 | 第41页 |
| ·扫气箱 | 第41页 |
| ·排气管 | 第41页 |
| ·中冷器 | 第41-43页 |
| 第3章 基于 Simulink的仿真曲线的实现 | 第43-48页 |
| ·Simulink仿真软件介绍 | 第43页 |
| ·Simulink中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 第4章 仿真软件系统的设计 | 第48-57页 |
| ·仿真软件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48-50页 |
| ·选择开发平台 | 第48页 |
| ·选择开发语言 | 第48-50页 |
| ·仿真软件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50-55页 |
| ·面向对象的方法 | 第50-52页 |
| ·UML技术简介 | 第52页 |
| ·使用 UML对仿真系统界面进行设计 | 第52-55页 |
| ·船舶主机系统实时仿真软件系统结构图 | 第55-57页 |
| 第5章 综合界面技术及代码实现 | 第57-66页 |
| ·界面中控件设计及代码实现 | 第57-63页 |
| ·自定义控件 UML模型 | 第57-60页 |
| ·自定义控件代码的实现 | 第60-62页 |
| ·动态可控控件代码的实现 | 第62-63页 |
| ·界面及界面间数据通讯的设计与实现 | 第63-66页 |
| ·各个界面组织 | 第63-64页 |
| ·界面间数据通讯程序设计实现 | 第64页 |
| ·仿真系统中逻辑关系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66页 |
| 第6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 | 第66-70页 |
| ·数据库平台选择 | 第66页 |
| ·数据库访问技术选择 | 第66-67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67-70页 |
| 第7章 船舶主机仿真界面的设计 | 第70-79页 |
| ·仿真界面设计原则 | 第70-71页 |
| ·主要仿真界面 | 第71-79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