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9页 |
| ·模具工业的现状及重要意义 | 第7页 |
| ·注塑模与注塑成型的特点 | 第7-8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 2 产品样件的几何反求及 CAD 建模 | 第9-24页 |
| ·反向工程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 | 第9页 |
| ·工件的特征分析及性能要求 | 第9-10页 |
| ·产品样件的数据采集 | 第10-11页 |
| ·测量叶片型面的工件坐标系的建立 | 第10-11页 |
| ·找正待测叶片在工件坐标系中的位置 | 第11页 |
| ·数据处理技术 | 第11-20页 |
| ·点云模型预处理 | 第11-12页 |
| ·风扇叶片的几何反求 | 第12-20页 |
| a.将点云数据模型导入到 MATLAB | 第13页 |
| b. 分析截面图形 | 第13-20页 |
| (1) 首先分析叶盆曲线 | 第13-17页 |
| (2) 叶背曲线 CA 由二次多项式拟合得到 | 第17-19页 |
| (3) 分析叶片的整体构造 | 第19-20页 |
| ·应用Pro/E软件建立工件的CAD模型 | 第20-22页 |
| ·计算工件体积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3 风扇注塑模具设计 | 第24-46页 |
| ·选用工件塑料材料 | 第24页 |
| ·注塑机的选用与校核 | 第24-27页 |
| ·工艺参数校核 | 第25-26页 |
| a.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 第25页 |
| b. 注塑压力的校核 | 第25页 |
| c.锁模力的校核 | 第25-26页 |
| ·注塑模安装尺寸的校核 | 第26页 |
| ·开模行程的校核 | 第26-27页 |
| ·模具设计 | 第27-45页 |
| ·收缩率,脱模斜度,塑件壁厚 | 第27-29页 |
| a.设置收缩率 | 第27-28页 |
| b. 设置脱模斜度 | 第28-29页 |
| c.塑件壁厚 | 第29页 |
| ·设计浇注系统 | 第29-33页 |
| a.流道设计 | 第29-30页 |
| b. 浇口的确定及位置选择 | 第30-31页 |
| c.流道尺寸的计算 | 第31-33页 |
| ·成型零部件设计 | 第33-45页 |
| a.确定型腔数目 | 第33页 |
| b. 分模面的设计 | 第33-34页 |
| c.凹模、凸模的设计及材料的选用 | 第34-37页 |
| d.成形杆的设计 | 第37-38页 |
| e.排气槽的设计 | 第38-39页 |
| f.导向机构与定位机构的设计 | 第39-40页 |
| g. 脱模机构设计 | 第40-41页 |
| h.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第41-45页 |
| (1) 温度调节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 第41页 |
| (2) 温度调节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 第41页 |
| (3) 模具冷却系统的计算 | 第41-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应用 Pro/TOOLKIT 进行模具二次开发 | 第46-62页 |
| ·模具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 第46页 |
| ·Pro/TOOLKIT 创建应用程序的工作模式及具体步骤 | 第46-49页 |
| ·确定创建应用程序的工作模式 | 第46-47页 |
| ·创建应用程序的具体步骤 | 第47-49页 |
| ·注塑模CAD 系统的开发 | 第49-61页 |
| ·添加用户菜单及程序设计 | 第49-51页 |
| ·Pro/TOOLKIT 创建特征的原理及具体应用 | 第51-55页 |
| ·应用三维参数化程序设计建立模型 | 第55-61页 |
| a.参数对象和参数值 | 第55-57页 |
| (1) 参数对象和参数值的数据结构 | 第55-56页 |
| (2) 参数值的操作函数和访问函数 | 第56-57页 |
| b. 建立工件的参数化三维模型 | 第57-60页 |
| c.建立凹模的参数化三维模型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结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附录1 | 第66-67页 |
| 附录2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