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隧道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7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7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页 |
·课题的创新点 | 第17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简介及地质条件 | 第19-26页 |
·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简介 | 第19-20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0-23页 |
·地理位置及交通 | 第20页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20页 |
·区域气候特征 | 第20-21页 |
·河流水文特征 | 第21-22页 |
·场地环境 | 第22-23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3-24页 |
·地层岩性 | 第23页 |
·地质结构 | 第23-24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4-25页 |
·地表水 | 第24页 |
·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地下水类型 | 第24页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 第24-25页 |
·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25页 |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及参数量化 | 第26-36页 |
·计算范围的确定 | 第26-27页 |
·含水层概化 | 第27-29页 |
·潜水含水层 | 第28页 |
·相对隔水层 | 第28页 |
·第四系孔隙水承压含水层 | 第28-29页 |
·白垩系孔隙、裂隙水承压含水层 | 第29页 |
·水力特征概化 | 第29-30页 |
·边界条件概化 | 第30-31页 |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 第31-33页 |
·水文地质分区及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 | 第36-52页 |
·影响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的因素 | 第36-40页 |
·地层岩性 | 第36-37页 |
·地质构造 | 第37页 |
·地形地貌 | 第37-38页 |
·渗透系数 | 第38-39页 |
·水位 | 第39-40页 |
·隧道埋深 | 第40页 |
·单因素定性划分水文地质单元 | 第40-42页 |
·按地形地貌划分 | 第40页 |
·按隧道围岩划分 | 第40-41页 |
·按承压水位标高划分 | 第41-42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 第42-51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 | 第42-48页 |
·狮子洋隧道水文地质单元的划分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分区段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52-59页 |
·DIK33+660~DIK34+710区段 | 第52-53页 |
·DIK34+710~DIK38+520区段 | 第53-54页 |
·DIK38+520~DIK38+950区段 | 第54-55页 |
·DIK38+950~DIK39+940区段 | 第55-56页 |
·DIK39+940~DIK42+260区段 | 第56-58页 |
·DIK42+260~DIK43+000区段 | 第58-5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