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第1-1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11-12页 |
·三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新结构的特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三维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结构与织造方法简述 | 第16-22页 |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结构 | 第16-18页 |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定义 | 第16页 |
·三维机织物预制件的种类 | 第16-17页 |
·纱线系统的组成 | 第17-18页 |
·机织物的缺点 | 第18页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结构 | 第18-21页 |
·四步法三维编织预制件结构 | 第18-20页 |
·四步法三维编织过程 | 第18-19页 |
·四步法三维编织的纱线结构 | 第19-20页 |
·二步法三维编织预制件结构 | 第20-21页 |
·二步法1×1三维编织过程 | 第20页 |
·二步法三维编织的纱线结构 | 第20-21页 |
·编织结构的缺点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三维机织与编织结合预制件的结构设计与织造方法 | 第22-32页 |
·方案设计 | 第22页 |
·织物结构的设计 | 第22-28页 |
·机织结构的设计 | 第22-24页 |
·二步法编织与机织相结合新结构的预制件结构的设计 | 第24-26页 |
·四步法编织与机织相结合新结构的预制件结构的设计 | 第26-28页 |
·新结构的织造 | 第28-31页 |
·预制件的织造要求 | 第28页 |
·织造 | 第28-31页 |
·纯机织预制件的织造 | 第28-29页 |
·二步法纯编织预制件的织造 | 第29页 |
·四步法纯编织预制件的织造 | 第29-30页 |
·二步法编织与机织相结合新结构的预制件织造 | 第30页 |
·四步法编织与机织相结合新结构的预制件织造 | 第30-31页 |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三维机织与二步法编织结合的结构分析 | 第32-41页 |
·三维机织与二步法编织结合的结构 | 第32-35页 |
·预制件的准备 | 第32页 |
·预制件表面 | 第32-33页 |
·织造过程中各因素对纱线形态的影响 | 第33-34页 |
·机织与编织结合的复合材料结构 | 第34-35页 |
·三维机织与二步法编织结合新结构的分析 | 第35-39页 |
·几点假设 | 第35页 |
·预制件内部结构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三维机织与四步法编织结合的结构及分析 | 第41-51页 |
·基本假设 | 第41页 |
·新结构的织造 | 第41-42页 |
·预成型件准备 | 第41-42页 |
·复合固化过程中的形变 | 第42页 |
·新结构预制件的表面 | 第42-44页 |
·三维编织预成型件的细观模型 | 第44-48页 |
·预制件内部交织结构 | 第44-46页 |
·表面交织结构及表面单胞模型 | 第46-47页 |
·棱角交织结构及棱角单胞模型 | 第47页 |
·预成型件外形尺寸 | 第47-48页 |
·纤维体积含量计算 | 第48-50页 |
·纱线挤紧状态 | 第48页 |
·纱线填充因子 | 第48页 |
·纤维体积含量计算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第六章 三维新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 第51-67页 |
·力学性能测试的目的 | 第51页 |
·实验测试方案 | 第51-52页 |
·试样制备及实验 | 第52-63页 |
·试样制备 | 第52-53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53-63页 |
·实验测试标准 | 第53页 |
·试验环境条件 | 第53页 |
·试片的形状与尺寸 | 第53-55页 |
·数据处理公式 | 第55-56页 |
·测试 | 第56-63页 |
·复合材料试件的破坏及分析 | 第63-67页 |
·复合材料的破坏 | 第63页 |
·复合材料破坏的分析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