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 烟粉虱的起源及生物型 | 第11页 |
2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13页 |
2.1 烟粉虱的习性 | 第11-12页 |
2.2 寄主植物 | 第12-13页 |
3 烟粉虱的致害性 | 第13-17页 |
3.1 烟粉虱的发生 | 第13-14页 |
3.2 烟粉虱危害 | 第14-17页 |
3.2.1 刺吸为害 | 第15页 |
3.2.2 传毒为害 | 第15-16页 |
3.2.3 对品质的危害 | 第16-17页 |
4 烟粉虱的生态学特性 | 第17-20页 |
4.1 烟粉虱与温度的关系 | 第17-18页 |
4.2 烟粉虱与湿度的关系 | 第18页 |
4.3 烟粉虱与光照的关系 | 第18-19页 |
4.4 天敌 | 第19-20页 |
5 烟粉虱的抗药性 | 第20-21页 |
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光周期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 第23-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2.1 光周期对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 光周期对烟粉虱存活、产卵量、性比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 光周期对烟粉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烟粉虱的为害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 第30-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30-31页 |
1.1.1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1.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1.1.3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1.2.1 叶绿素的测定 | 第31页 |
1.2.2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 第31页 |
1.2.3 维生素C的测定 | 第31-32页 |
1.2.4 蛋白质的测定 | 第32页 |
1.2.5 氨基酸的测定 | 第32页 |
1.2.6 实验设计 | 第32-34页 |
1.2.6.1 为害等级设计 | 第32-33页 |
1.2.6.2 苞菜虫量密度设计 | 第33页 |
1.2.6.3 茄子虫量密度设计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9页 |
2.1 烟粉虱的为害对苞菜品质的影响 | 第34-43页 |
2.1.1 对苞菜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2.1.1.1 烟粉虱不同虫口密度对苞菜外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2.1.1.2 烟粉虱不同为害期对苞菜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35页 |
2.1.2 烟粉虱为害对苞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35-43页 |
2.1.2.1 烟粉虱不同虫口密度对苞菜品质的影响 | 第35-40页 |
2.1.2.1.1 对叶绿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2.1.2.1.2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36-37页 |
2.1.2.1.3 对Vc的影响 | 第37-38页 |
2.1.2.1.4 对蛋白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2.1.2.1.5 对氨基酸的影响 | 第39-40页 |
2.1.2.2 烟粉虱不同为害期对苞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40-43页 |
2.1.2.2.1 对叶绿素的影响 | 第40页 |
2.1.2.2.2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40-41页 |
2.1.2.1.3 对Vc的影响 | 第41-42页 |
2.1.2.1.4 对蛋白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2.2 烟粉虱的为害对茄子品质的影响 | 第43-49页 |
2.2.1 对茄子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43-44页 |
2.2.1.1 烟粉虱不同虫口密度对茄子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43-44页 |
2.2.1.2 烟粉虱不同为害程度对茄子外观品质的影响 | 第44页 |
2.2.2 烟粉虱的为害对茄子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44-49页 |
2.2.2.1 烟粉虱不同虫口密度对茄子品质的影响 | 第44-47页 |
2.2.2.1.1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2.2.2.1.2 对Vc含量的影响 | 第45页 |
2.2.2.1.3 对蛋白质的影响 | 第45-46页 |
2.2.2.1.4 对氨基酸的影响 | 第46-47页 |
2.2.2.2 烟粉虱不同为害期对苞菜品质的影响 | 第47-49页 |
2.2.2.2.1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47页 |
2.2.2.2.2 对Vc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2.2.2.2.3 对蛋白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