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11页 |
第一章 平和智慧的中年人生 | 第11-16页 |
一 身份转变:从“急先锋”到“幽默大师” | 第11-12页 |
二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转变:从猛烈地批判到建设性的重构 | 第12-14页 |
三 人生观转变:从信奉极端哲学到崇尚中庸理念 | 第14-15页 |
四 文学观转变:从推崇关乎政治、阶级的文学到提倡关乎美学、自由的文学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沉稳开阔的中年写作 | 第16-28页 |
一 林语堂的中年创作 | 第16-20页 |
(一) 林语堂的中年创作概观 | 第16-19页 |
(二) 林语堂中年写作的特征 | 第19-20页 |
二 林语堂中年写作风格的成因探讨 | 第20-28页 |
(一) 生理因素:梦影烟消的中年 | 第21-22页 |
(二) 性格因素:温和、谦逊、自由的本性 | 第22-24页 |
(三) 社会因素:生命的威胁、现实的黑暗与经济的提升 | 第24-27页 |
(四) 理论因素: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美学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世界性影响—林语堂中年写作的意义 | 第28-31页 |
一 提高小品文的地位 | 第29页 |
二 构建理想文化 | 第29-30页 |
三 女性形象的塑造 | 第30页 |
四 值得借鉴和效仿的修身理念与处世哲学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