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引言第1-14页
第一章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现状及问题第14-27页
 1.1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概况第14-15页
 1.2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的法律法规第15-17页
 1.3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结构特点及其问题第17-20页
 1.4 证券公司业务收入结构缺陷对其盈利的影响第20-23页
 1.5 证券公司当前的资金需求表现第23-24页
 1.6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问题的深层分析第24-27页
第二章 证券公司融资的相关理论综述第27-32页
 2.1 融资结构理论的发展第27-28页
 2.2 对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相关研究第28-30页
 2.3 融资制度变迁理论第30页
 2.4 综合与启示第30-32页
第三章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成本及融资结构优化分析第32-41页
 3.1 证券公司成本约束条件下的融资结构优化分析第32-35页
 3.2 证券公司融资成本分析第35-39页
 3.3 对我国证券公司融资策略的启示第39-41页
第四章 基于证券公司业务风险特征的融资渠道创新设计第41-50页
 4.1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单元的风险——收益率特征分析第41-42页
 4.2 我国证券公司业务单元风险——收益率模型第42-43页
 4.3 基于业务单元风险——收益率模型的融资渠道拓宽途径第43-50页
  4.3.1 我国证券公司现有融资渠道的完善第43-44页
  4.3.2 低低、低高组合类业务单元的融资渠道创新设计第44-48页
  4.3.3 高高、高低组合类业务单元的融资渠道创新设计第48-50页
第五章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探析第50-65页
 5.1 海外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模式实践及其启示第50-55页
  5.1.1 以美国为代表实行的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第50-52页
  5.1.2 日本的集中授信模式第52-53页
  5.1.3 台湾的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第53-54页
  5.1.4 对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启示第54-55页
 5.2 我国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55-59页
  5.2.1 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必要性第55-57页
  5.2.2 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可行性第57-59页
 5.3 模式的选择——过渡性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第59-65页
  5.3.1 运行模式的设计第59-61页
  5.3.2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风险控制机制设计第61-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1 2002年10家证券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结构简表第70-71页
附录2 美国证券公司2001年合并资产负债结构简表第71-72页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试用研究
下一篇: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