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8-15页
 一、日本诗话概况第8-11页
 二、儒家文化与日本诗话第11-13页
 三、研究现状综述第13-14页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第一章 诗史论第15-37页
 第一节 诗史性诗话研究第15-18页
 第二节 诗歌史研究第18-32页
  一、诗歌渊源论第18-21页
  二、诗歌发展论第21-32页
 第三节 诗歌发展的规律第32-37页
第二章 格法论第37-58页
 第一节 韵与平仄第37-45页
  一、押韵种类和方法第37-40页
  二、和韵诗第40-43页
  三、与诗韵相关的问题第43-45页
 第二节 对仗与用事第45-50页
  一、对仗第45-47页
  二、用事第47-50页
 第三节 诗歌声律的论争第50-58页
第三章 本质论第58-67页
 第一节 诗本质说第58-62页
 第二节 诗与学问第62-64页
 第三节 诗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比较第64-67页
第四章 批评论第67-85页
 第一节 诗歌批评标准第67-74页
  一、诗宜雅正第67-70页
  二、诗贵平淡第70-72页
  三、诗当可解第72-74页
 第二节 批评方法和态度第74-77页
  一、解读作品的方法第74-75页
  二、诗歌批评的态度第75-77页
 第三节 对诗话的批评第77-85页
  一、对诗话的认识第77-79页
  二、中国诗话批评第79-82页
  三、日本诗话批评第82-85页
第五章 作家作品论第85-104页
 第一节 日本诗人诗作之比较第85-92页
 第二节 中国诗人诗作之比较第92-96页
 第三节 中日诗人诗作之比较第96-98页
 第四节 唐宋诗比较第98-104页
第六章 对中国诗话的继承和发展第104-109页
 第一节 诗话体例第104-106页
 第二节 诗话内容第106-109页
附录第109-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后记第140-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证券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及血液中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