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论文的逻辑结构与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资产减值的政策变迁及文献回顾 | 第14-23页 |
2.1 资产减值会计的演进 | 第14-17页 |
2.1.1 资产减值会计思想的发展 | 第14-15页 |
2.1.2 西方资产减值政策的演进 | 第15-16页 |
2.1.3 中国资产减值政策的演进 | 第16-17页 |
2.2 国外相关文献 | 第17-20页 |
2.3 国内相关文献 | 第20-23页 |
第三章 资产减值准备理论分析 | 第23-30页 |
3.1 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起点——决策有用观 | 第23-24页 |
3.2 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关键——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 第24-25页 |
3.3 选择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的理论假设 | 第25-27页 |
3.3.1 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3.3.2 契约理论 | 第26-27页 |
3.4 选择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经济动机因素的分析 | 第27-30页 |
第四章 资产减值的一般实证研究 | 第30-48页 |
4.1 样本设计 | 第30-32页 |
4.1.1 样本选取 | 第30-31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1.3 指标设计 | 第31-32页 |
4.2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证分析 | 第32-48页 |
4.2.1 提取资产减值的样本数分析 | 第33-36页 |
4.2.2 提取比例分析 | 第36-38页 |
4.2.3 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的计提情况分析 | 第38-48页 |
4.2.3.1 资产减值政策执行的研究假设 | 第39-42页 |
4.2.3.2 不同动机的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4.2.3.3 各种影响因素和动机组合的回归分析 | 第43-48页 |
第五章 结论、建议及研究局限性 | 第48-53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5.3 研究局限性及前景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