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标及路线 | 第8-11页 |
·研究目标 | 第8页 |
·研究路线 | 第8-11页 |
第二章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和模式 | 第11-20页 |
·产业及三次产业分类 | 第11-13页 |
·产业的概念 | 第11页 |
·三次产业分类 | 第11-13页 |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 | 第13-16页 |
·产业结构 | 第13页 |
·产业结构优化 | 第13页 |
·产业结构优化的中心内容 | 第13-14页 |
·产业结构优化的准则 | 第14-15页 |
·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和动力 | 第15-16页 |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和模式 | 第16-20页 |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 第16-18页 |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模式 | 第18-19页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寿命周期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东莞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第20-41页 |
·东莞市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分析 | 第20-32页 |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理论模式比较 | 第20-21页 |
·东莞市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 | 第21-22页 |
·东莞市产值结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 | 第22-24页 |
·关于东莞市产值结构的动因分析 | 第24-30页 |
·东莞市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评价 | 第30-32页 |
·东莞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分析 | 第32-36页 |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理论模式比较 | 第32-33页 |
·东莞市三次产业就业分布 | 第33页 |
·东莞市就业结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由就业结构分析得出的结论 | 第35-36页 |
·东莞市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 第36-39页 |
·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模式比较 | 第36页 |
·东莞市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 第36-37页 |
·东莞市相对劳动生产率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东莞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东莞市未来在珠三角乃至广东省的地位与作用 | 第41-43页 |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显著 | 第41页 |
·对提升广东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更加重要 | 第41页 |
·与周边地区的互补合作更加密切 | 第41页 |
·人才培养功能更加强大 | 第41-42页 |
·松山湖将成为珠三角重要的创新基地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东莞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 第43-48页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区域要素禀赋 | 第43页 |
·需求结构 | 第43页 |
·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 第43-44页 |
·产业聚集度 | 第44页 |
·政策体制因素 | 第44-45页 |
·东莞市外部环境及其影响 | 第45-46页 |
·国际环境 | 第45页 |
·国内环境 | 第45-46页 |
·东莞市内部环境及其影响 | 第46-48页 |
·自然条件 | 第46页 |
·农业基础 | 第46-47页 |
·工业基础 | 第47页 |
·地域条件和人文环境 | 第47-48页 |
第六章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东莞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 第48-55页 |
·东莞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 第48-50页 |
·东莞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 第48-49页 |
·东莞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 第49-50页 |
·优化东莞市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 第50-55页 |
·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设想 | 第50-51页 |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 第51-53页 |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 第53页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产业功能 | 第53-54页 |
·积极扶持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