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 | 第13-25页 |
2.1 发展概述 | 第13页 |
2.2 集散控制系统 | 第13-16页 |
2.2.1 概述 | 第13-15页 |
2.2.2 新一代DCS的特点和改进 | 第15-16页 |
2.2.3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 第16页 |
2.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第16-20页 |
2.3.1 概述 | 第16-18页 |
2.3.2 现场总线的特点和优点 | 第18-19页 |
2.3.3 现场总线的发展方向 | 第19-20页 |
2.4 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 | 第20-23页 |
2.4.1 概述 | 第20-21页 |
2.4.2 工业以太网的优势和不足 | 第21-22页 |
2.4.3 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2.5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 | 第25-47页 |
3.1 网络控制系统概述 | 第25-27页 |
3.1.1 概述 | 第25页 |
3.1.2 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1.3 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 第26-27页 |
3.2 网络诱导时延 | 第27-35页 |
3.2.1 决定网络诱导时延的因素 | 第27-28页 |
3.2.2 网络诱导时延的组成 | 第28-29页 |
3.2.3 存在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9-35页 |
3.2.4 研究现状 | 第35页 |
3.3 节点的驱动方式 | 第35-36页 |
3.4 丢包 | 第36-39页 |
3.4.1 存在数据包丢失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 | 第37-38页 |
3.4.2 稳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3.5 单包和多包传输 | 第39-40页 |
3.5.1 概念 | 第39-40页 |
3.5.2 数据包的时序错乱 | 第40页 |
3.6 网络控制系统的采样率 | 第40-43页 |
3.6.1 采样率对不同控制系统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2 网络控制系统采样周期的计算 | 第41-43页 |
3.6 调度及拥塞控制 | 第43-46页 |
3.6.1 拥塞控制 | 第43-45页 |
3.6.2 调度 | 第45-46页 |
3.7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 GPC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 | 第47-61页 |
4.1 概述 | 第47-48页 |
4.2 GPC控制算法简介 | 第48-51页 |
4.2.1 引言 | 第48页 |
4.2.2 原理 | 第48-51页 |
4.3 网络控制系统模型 | 第51-52页 |
4.4 控制方案 | 第52-55页 |
4.5 仿真效果 | 第55-57页 |
4.6 与数字式PID控制效果的比较 | 第57-59页 |
4.6.1 数字增量式PID算法 | 第57-58页 |
4.6.2 控制效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58-59页 |
4.7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具体应用——网络实验室 | 第61-73页 |
5.1 网络实验室 | 第61-65页 |
5.1.1 概述 | 第61-62页 |
5.1.2 软件系统框架构成 | 第62-64页 |
5.1.3 设计思想和特点 | 第64-65页 |
5.2 网络控制系统延时实验 | 第65-70页 |
5.2.1 概述 | 第65-66页 |
5.2.2 系统结构分析 | 第66-70页 |
5.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70-73页 |
5.3.1 实验背景 | 第70-71页 |
5.3.2 实验结果 | 第71-72页 |
5.3.3 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