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一、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 第11-25页 |
(一) 立法演变 | 第11-12页 |
(二) 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 | 第12-14页 |
(三)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14-22页 |
(四) 基层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党组织成员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 第22-23页 |
(五) 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 第23-25页 |
二、 挪用公款罪的归个人使用 | 第25-30页 |
(一) “归个人使用”的司法解释 | 第25-28页 |
(二) 立法机关对“归个人使用”的解释 | 第28-30页 |
三、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 | 第30-36页 |
(一) 公款 | 第30-34页 |
1 、 承包企业中的款项 | 第30-31页 |
2 、 单位中的“小金库” | 第31-33页 |
3 、 非国有性质企业中的资金 | 第33页 |
4 、 挪用公款所生之利息 | 第33-34页 |
(二) 公物 | 第34-36页 |
四、 挪用公款罪的数额 | 第36-39页 |
(一) 同种用途的多次挪用公款数额的计算 | 第36页 |
(二) 异种用途的多次挪用公款数额的计算 | 第36-37页 |
(三) 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数额的计算 | 第37-39页 |
五、 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 第39-44页 |
(一) 共犯的范围 | 第39-40页 |
(二) 内部勾结共同挪用案件的定性 | 第40-41页 |
(三) 内外勾结共同挪用的认定 | 第41-44页 |
六、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 第44-55页 |
(一) 挪用公款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44-46页 |
(二) 挪用公款与借贷公款的界限 | 第46-51页 |
(三) 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 | 第51-52页 |
(四) 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 | 第52-53页 |
(五)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