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视界中的研究性学习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0页 |
| (一)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二) 概念解读 | 第15-19页 |
| 1 多元智能 | 第15-17页 |
| 2 研究性学习 | 第17-19页 |
| (三) 本研究的意义及构思 | 第19-20页 |
| 二、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 (一)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 第20-21页 |
| (二) 主体性学生观 | 第21-22页 |
| (三) 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 第22页 |
| (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第22-23页 |
| (五) 创新性人才观 | 第23-24页 |
| (六) 全面发展的目标观 | 第24-25页 |
| 三、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 | 第25-37页 |
| (一) 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理念 | 第25-27页 |
| 1 课程模式的多元化 | 第26页 |
| 2 课程设计的个别化 | 第26-27页 |
| 3 课程实施的情境化 | 第27页 |
| (二) 多元智能关照下的课程开发策略 | 第27-37页 |
| 1 目标定位 | 第27-28页 |
| 2 内容选择 | 第28-29页 |
| (1)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 第28页 |
| (2) 学生根据其智能特点来选择学习内容 | 第28-29页 |
| 3 实施途径 | 第29-32页 |
| (1) 学生主体价值的发挥是智能开发的前提 | 第29页 |
| (2) 开发多元智能的教师指导策略 | 第29-32页 |
| 4 评价特点 | 第32-37页 |
| (1) 评价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 第34页 |
| (2) 评价应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 第34-35页 |
| (3)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第35页 |
| (4) 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 第35-36页 |
| (5) 评价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 | 第36-37页 |
| 四、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研究性学习管理策略 | 第37-39页 |
| (一)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管理的理念 | 第37-38页 |
| (二) 建立合作的学校文化--管理绩效的外化 | 第38-39页 |
| (三) 关注教师的成长--管理的保障 | 第39页 |
| 五、 研究性学习个案分析 | 第39-49页 |
| 六、 总结 | 第49-50页 |
| 七、 附录 | 第50-55页 |
| 1 作为特质的多元智能 | 第50-51页 |
| 2 成人多元智能指标 | 第51-55页 |
| 八、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九、 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 第58-59页 |
| 十、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