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区域地层学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特征研究

前言第1-13页
 一、 选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第9页
 二、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9-10页
 三、 完成的工作量第10页
 四、 主要创新点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第一节 引言第13-19页
  一、 层序地层学的沿革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提出第13-17页
  二、 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 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最新进展第18-19页
 第二节 山西组的研究程度、取得的主要认识和存在的不足第19-21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1-27页
 第一节 构造背景第21-23页
 第二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23-27页
第三章 成因标志及其环境解释第27-41页
 第一节 岩石学特征及其环境解释第27-34页
  一、 颜色特征第27页
  二、 层理的类型、特征及环境解释第27-31页
  三、 岩石类型及环境解释第31页
  四、 砂体形态及环境解释第31-32页
  五、 煤层的环境意义第32-34页
 第二节 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解释第34-36页
  一、 锶钡比值及其环境意义第34-36页
  二、 硼含量及其环境意义第36页
 第三节 地球物理测井及其环境解释第36-40页
 第四节 古生物学特征第40-41页
第四章 物源分析第41-48页
 第一节 区域古构造格局第41-42页
 第二节 砂岩的类型及特征第42-43页
 第三节 重矿物特征第43-44页
 第四节 稀土配分第44-46页
 第五节 地球化学环境判别第46-47页
 第六节 沉积相的分异第47-48页
第五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第48-60页
 第一节 露头剖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第50-55页
 第二节 测井曲线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第55-59页
 第三节 短期旋回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第59-60页
第六章 短期旋回沉积体系分析第60-75页
 第一节 沉积体系的识别第61-70页
  一、 三角洲沉积体系第61-68页
  二、 河流沉积体系第68-70页
 第二节 短期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第70-75页
  一、 SSCI-山_2~3短期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第70-71页
  二、 SSC2-山_2~2短期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第71-72页
  三、 SSC3-山_2~1短期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第72页
  四、 SSC4-山_1~2短期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第72-73页
  五、 SSC5-山_1~1短期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第73-75页
第七章 沉积环境演化第75-79页
 一、 湖盆的初始形成阶段第76-77页
 二、 湖盆扩张阶段第77页
 三、 湖盆萎缩阶段第77-79页
第八章 砂体展布及有利相带预测第79-88页
 第一节 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砂体展布第79-84页
  一、 SSC1-山_2~3砂体展布及古地理第80-81页
  二、 SSC2-山_2~2砂体展布及古地理第81-82页
  三、 SSC3-山_2~1砂体展布及古地理第82-83页
  四、 SSC4-山_1~2砂体展布及古地理第83-84页
  五、 SSC5-山_1~1砂体展布即古地理第84页
 第二节 有利相带及区块的预测第84-88页
结论及认识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图版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08的分子检测
下一篇:地方创新环境与跨国公司R&D活动:北京与上海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