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言 | 第1-14页 |
| ·课题产生的背景 | 第9-10页 |
| ·开放式数控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开放式数控的实现途径 | 第10-11页 |
| ·基于PC的开放式数控现有体系结构 | 第11页 |
| ·国外开放式数控平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开放式数控平台体系结构 | 第14-24页 |
| ·开放体系结构的概念 | 第14-15页 |
| ·OSACA(Open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 | 第15-23页 |
| ·OSACSA参考结构 | 第16-19页 |
| ·OSACA通讯系统 | 第19-22页 |
| ·OSACA配置系统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组件技术在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24-36页 |
| ·组件对象模型(COM) | 第24-31页 |
| ·COM的特性 | 第24-27页 |
| ·接口和接口描述语言 | 第27-31页 |
| ·全局特有标识符和注册表 | 第31页 |
| ·基于COM构建数控平台的可行性 | 第31-35页 |
| ·基于COM规范开发开放式数控软件的优势和不足 | 第31-33页 |
| ·COM体系结构与OSACA体系结构的比较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页 |
| ·在COM平台上数控软件的总体结构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系统的主要设计实现 | 第36-44页 |
| ·系统设计的三个层次 | 第36-37页 |
| ·框架设计阶段 | 第36页 |
| ·组件设计阶段 | 第36页 |
| ·应用系统设计阶段 | 第36-37页 |
| ·基于功能和实时性要求的模块分类 | 第37-39页 |
| ·非实时模块 | 第37-38页 |
| ·弱实时模块 | 第38页 |
| ·强实时模块 | 第38-39页 |
| ·系统行为建模 | 第39-43页 |
| ·对象行为模型 | 第39-40页 |
| ·组件交互模型 | 第40-41页 |
| ·主模块行为模型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应用实例 | 第44-58页 |
| ·固高运动控制卡 | 第44-47页 |
| ·概述 | 第44-45页 |
| ·控制卡性能指标 | 第45-46页 |
| ·运动控制卡伺服滤波器工作原理 | 第46-47页 |
| ·运动控制卡提供的接口函数 | 第47页 |
| ·高速印制板钻床的设计要求 | 第47-49页 |
| ·印制板钻床的现状、缺点和设计指标 | 第47-48页 |
| ·钻床系统采用的文件格式 | 第48-49页 |
| ·钻床的主要操作流程 | 第49页 |
| ·钻床的主要工作流程 | 第49页 |
| ·硬件系统设计 | 第49-52页 |
| ·机床结构 | 第49-50页 |
| ·交流伺服系统、丝杠导轨系统选择 | 第50-51页 |
| ·电气系统设计 | 第51-52页 |
| ·软件设计 | 第52-56页 |
| ·主要模块的工作流程 | 第52-56页 |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56页 |
| ·系统实际运行总结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 ·全文总结 | 第58页 |
| ·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A: 控制卡函数表 | 第63-68页 |
| 附录B: 主模块代码 | 第68-79页 |
| 附录C: 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 第79-85页 |
| 附录D: GT400-SV运动控制卡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