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序列对的禁忌搜索算法在VLSI BBL布局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1.1 发展EDA的战略意义 | 第10-13页 |
1.1.1 IC的发展历史及当前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1.1.2 ICCAD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 第12-13页 |
1.2 VLSI设计流程 | 第13-14页 |
1.3 物理设计的定义、流程及主要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物理设计的定义 | 第14页 |
1.3.2 物理设计的流程 | 第14-15页 |
1.3.3 目前物理设计的主要方法 | 第15-17页 |
1.4 计算智能算法 | 第17-20页 |
1.4.1 人工神经网络(ANN) | 第17-18页 |
1.4.2 遗传算法(GA) | 第18-19页 |
1.4.3 模拟退火(SA) | 第19-20页 |
1.4.4 蚁群算法(ACA) | 第20页 |
1.4.5 禁忌搜索算法(TS) | 第20页 |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布局的一些基本问题 | 第22-36页 |
2.1 布局中的线长估计 | 第23-26页 |
2.1.1 最小斯坦纳树 | 第23页 |
2.1.2 最小生成树 | 第23页 |
2.1.3 最小链 | 第23-24页 |
2.1.4 源到漏端的最小连接 | 第24页 |
2.1.5 完全图 | 第24页 |
2.1.6 半周长 | 第24页 |
2.1.7 边界框 | 第24-25页 |
2.1.8 二次线长 | 第25页 |
2.1.9 单树干斯坦纳树 | 第25-26页 |
2.1.10 小结 | 第26页 |
2.2 布局的目标函数 | 第26-29页 |
2.2.1 基于连线总长的目标 | 第26-27页 |
2.2.2 基于割线的目标 | 第27页 |
2.2.3 基于最大密度的目标 | 第27-28页 |
2.2.4 复合目标函数 | 第28页 |
2.2.5 小结 | 第28-29页 |
2.3 初始布局 | 第29-32页 |
2.3.1 单元的安置 | 第29-30页 |
2.3.1.1 安置的最佳位置 | 第29页 |
2.3.1.2 安置策略 | 第29-30页 |
2.3.2 单元的选择 | 第30-31页 |
2.3.2.1 基于联结度的方法 | 第30-31页 |
2.3.2.2 基于结群的方法 | 第31页 |
2.3.2.3 基于划分的方法 | 第31页 |
2.3.3 小结 | 第31-32页 |
2.4 改善布局 | 第32-36页 |
2.4.1 改善布局的目标函数 | 第33页 |
2.4.2 基于对交换的迭代改善 | 第33-34页 |
2.4.3 基于数学规划方法的的迭代改善 | 第34页 |
2.4.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必要理论知识介绍 | 第36-47页 |
3.1 BBL布图模式 | 第36-38页 |
3.1.1 发展现状 | 第36页 |
3.1.2 BBL布局问题和布局结构 | 第36-37页 |
3.1.3 分级设计思想 | 第37-38页 |
3.1.4 小结 | 第38页 |
3.2 禁忌搜索算法(TS) | 第38-40页 |
3.2.1 基本概念 | 第38-39页 |
3.2.2 算法描述 | 第39-40页 |
3.3 布局表征——序列对 | 第40-47页 |
3.3.1 序列对介绍 | 第40页 |
3.3.2 从布局到SP | 第40-43页 |
3.3.2.1 网格化 | 第40-41页 |
3.3.2.2 序列对的性质 | 第41-43页 |
3.3.3 从SP到布局 | 第43-46页 |
3.3.3.1 SP所意味的约束 | 第43-44页 |
3.3.3.2 SP约束下的最优布局 | 第44-46页 |
3.3.4 布线后对SP布局结果的修正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序列对的TS算法在BBL布局中的应用 | 第47-58页 |
4.1 算法设计 | 第47-52页 |
4.1.1 总体流程 | 第47页 |
4.1.2 目标函数 | 第47-48页 |
4.1.3 初始布局的构造方法 | 第48-49页 |
4.1.4 邻域的产生方法 | 第49-51页 |
4.1.5 邻域、禁忌表1、禁忌表2大小的确定 | 第51-52页 |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8页 |
4.2.1 与其它启发式算法寻优能力的比较 | 第52-54页 |
4.2.2 本文方法的特性研究 | 第54-58页 |
4.2.2.1 优化对象的侧重 | 第54-55页 |
4.2.2.2 限定搜索范围的意义 | 第55页 |
4.2.2.3 收敛性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Ⅰ仿真程序暨编程工作量说明 | 第64-65页 |
附录Ⅱ布局结果图例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