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0 引言 | 第7-63页 |
1 识经济、知识型企业、知识型员工 | 第9-17页 |
1.1 知识经济 | 第9-12页 |
1.1.1 知识经济的概念 | 第9-10页 |
1.1.2 知识经济的特点 | 第10-12页 |
1.2 知识型企业的涵义和特征 | 第12-14页 |
1.2.1 知识型企业的涵义 | 第12-13页 |
1.2.2 知识型企业的特征 | 第13-14页 |
1.3 知识型员 | 第14-17页 |
1.3.1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 第14-15页 |
1.3.2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 第15-17页 |
2 基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 第17-28页 |
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20页 |
2.1.1 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人力资本管理的主要观点 | 第17-20页 |
2.2 以能为本的管理理论 | 第20-23页 |
2.2.1 能力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何为“能力本位” | 第21-23页 |
2.3 学习型组织 | 第23-25页 |
2.3.1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 第23页 |
2.3.2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 第23-25页 |
2.4 战略伙伴关系理论 | 第25-28页 |
2.4.1 “新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2.4.2 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理念 | 第26页 |
2.4.3 人是管理中的主体 | 第26-27页 |
2.4.4 管理者的责任是帮助部下实现对自己的有效管理 | 第27页 |
2.4.5 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服务 | 第27-28页 |
3 传统激励理论 | 第28-45页 |
3.1 激励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28-31页 |
3.1.1 什么是激励 | 第28-29页 |
3.1.2 激励与动机 | 第29-30页 |
3.1.3 需要的概念 | 第30-31页 |
3.2 内容型激励理论 | 第31-37页 |
3.2.1 需要层次论 | 第31-32页 |
3.2.2 ERG论 | 第32-34页 |
3.2.3 双因素论 | 第34页 |
3.2.4 成就需要论 | 第34-37页 |
3.3 过程型激励理论 | 第37-45页 |
3.3.1 期望理论 | 第37-38页 |
3.3.2 公平理论 | 第38-39页 |
3.3.3 强化理论 | 第39-40页 |
3.3.4 目标理论 | 第40-42页 |
3.3.5 综合激励模式 | 第42-45页 |
4 知识型员工激励理论 | 第45-53页 |
4.1 “能力人”的假设理论 | 第45-47页 |
4.2 战略激励理论 | 第47-49页 |
4.3 内在动力论 | 第49-50页 |
4.4 需求分析理论 | 第50-53页 |
4.4.1 物质需求 | 第51页 |
4.4.2 制度需求 | 第51-52页 |
4.4.3 精神需求 | 第52页 |
4.4.4 需求结构 | 第52-53页 |
5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法 | 第53-62页 |
5.1 鼓励主人翁式的思维 | 第53-56页 |
5.1.1 让每个人感觉都像合伙人 | 第53-54页 |
5.1.2 培养主人翁式思维的五个步骤 | 第54-56页 |
5.2 动态职务分析激励 | 第56-58页 |
5.2.1 动态职务性的内容 | 第56-57页 |
5.2.2 动态职务分析的特点 | 第57-58页 |
5.3 股权激励 | 第58-60页 |
5.3.1 人力资本的产权要求 | 第58-59页 |
5.3.2 如何设立具有激励作用股份 | 第59-60页 |
5.4 情感激励 | 第60-62页 |
5.4.1 情感激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具体要求 | 第60-61页 |
5.4.2 希望与信任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