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架设计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2 影响摩托车车架振动设计的主要因素 | 第13-24页 |
| ·发动机激励因素 | 第13-19页 |
| ·发动机动力学 | 第13-16页 |
| ·发动机的平衡 | 第16-18页 |
| ·250 发动机激励计算 | 第18-19页 |
| ·不平度路面激励因素 | 第19-21页 |
| ·不平度路面强迫振动 | 第19-20页 |
| ·路面激励对车架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 ·车架结构因素 | 第21页 |
| ·悬架和车轮系统因素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摩托车参数化动力学模型 | 第24-36页 |
| ·摩托车参数化设计技术 | 第24-26页 |
| ·参数化的提出 | 第24页 |
| ·参数化技术 | 第24-25页 |
| ·ANSYS/APDL 参数化建模 | 第25-26页 |
| ·摩托车参数化整车模型 | 第26-33页 |
| ·模型简化及单元选择 | 第26-29页 |
| ·典型连接方式的处理 | 第29-30页 |
| ·设计参数的设定 | 第30-31页 |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 ·摩托车参数化关键技术 | 第33-34页 |
| ·不同属性结构的定义 | 第33页 |
| ·点编号的识别 | 第33页 |
| ·平梁上板宽度变量变化的实现 | 第33-34页 |
| ·前悬轴线运动的实现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4 基于模态分析的车架优化设计 | 第36-53页 |
| ·车架自由模态分析 | 第36-42页 |
| ·模态分析技术 | 第36页 |
| ·ANSYS 模态分析技术 | 第36-37页 |
| ·车架自由模态分析模型 | 第37页 |
| ·车架自由模态分析结果及模型验证 | 第37-42页 |
| ·车架模态灵敏度分析 | 第42-47页 |
| ·灵敏度分析技术 | 第42页 |
| ·ANSYS 灵敏度分析技术 | 第42-43页 |
| ·车架灵敏度分析模型 | 第43-45页 |
| ·车架灵敏度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 ·车架模态优化设计 | 第47-51页 |
| ·优化设计技术 | 第47-48页 |
| ·ANSYS 优化设计技术 | 第48-49页 |
| ·车架模态优化模型 | 第49-50页 |
| ·车架模态优化结果 | 第50-51页 |
| ·车架模态改进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基于整车振动响应的车架优化设计 | 第53-72页 |
| ·整车约束模态分析 | 第53-57页 |
| ·约束边界条件 | 第53页 |
| ·约束模态分析结果 | 第53-57页 |
| ·整车谐响应分析 | 第57-63页 |
| ·谐响应分析技术 | 第57页 |
| ·ANSYS 谐响应分析技术 | 第57页 |
| ·整车谐响应分析模型 | 第57-61页 |
| ·整车谐响应分析结果 | 第61-63页 |
| ·整车谐响应灵敏度分析 | 第63-64页 |
| ·整车灵敏度分析模型 | 第63页 |
| ·灵敏度分析结果 | 第63-64页 |
| ·整车谐响应优化设计 | 第64-66页 |
| ·整车优化模型 | 第64-65页 |
| ·整车优化结果 | 第65-66页 |
| ·整车谐响应改进 | 第66-71页 |
| ·优化的模态和谐响应验证 | 第66-67页 |
| ·最终改进方案 | 第67-69页 |
| ·最终改进计算结果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6 摩托车车架设计技术总结 | 第72-80页 |
| ·设计技术所涉及的基本理论 | 第72-77页 |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72页 |
| ·谐响应分析理论 | 第72-73页 |
| ·灵敏度分析理论 | 第73-75页 |
| ·优化设计理论 | 第75-77页 |
| ·车架设计技术与方法 | 第77-78页 |
| ·车架振动设计流程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7 结论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附录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