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CVT-HEV整车能源分配控制策略及CAN通讯协议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10-16页
     ·国内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第11-13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类第13-15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优点第15页
     ·混合动力系统与CVT 融合的技术优势第15-16页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第16-17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CVT-HEV 动力总成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9-30页
   ·驾驶员模型第19-20页
   ·发动机模型第20-24页
     ·发动机性能测试第21页
     ·发动机的输出转矩的数值模型第21-23页
     ·发动机稳态油耗数学模型第23页
     ·发动机转速调节特性第23-24页
     ·发动机Simulink 建模第24页
   ·电池模型第24-25页
   ·电机模型第25-27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特性分析第25-26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特性第26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效率特性第26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第26-27页
   ·整车模型第27-28页
   ·车轮模型第28-29页
   ·循环工况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CVT-HEV 能源控制策略第30-49页
   ·控制策略概述第30-31页
   ·能源分配策略原理第31-32页
     ·CVT-HEV 的结构与参数第31页
     ·CVT-HEV 的能源分配策略原理第31-32页
     ·CVT-HEV 能源分配策略的重点第32页
   ·运行工况分析第32-33页
   ·能源分配策略第33-41页
     ·转矩输出控制模块第35页
     ·发动机开或关控制模块第35-37页
     ·发动机输出转矩控制模块第37-38页
     ·电机输出转矩控制模块第38-39页
     ·制动力回收控制模块第39-40页
     ·车辆运行识别和控制模块第40-41页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第41-43页
   ·仿真分析第43-48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仿真运行参数第43-44页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循环工况的仿真分析第44-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基于CAN 的CVT-HEV 控制网络及通信协议第49-62页
   ·现场总线第49-50页
     ·现场总线的发展第49页
     ·CAN 信息帧格式规范第49-50页
   ·SAE J1939第50-52页
     ·SAE J1939 的发展第50-51页
     ·SAE J1939 与CAN 协议比较第51-52页
   ·基于CAN 的CVT-HEV 动力总成控制网络第52-54页
     ·CVT-HEV 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第52-53页
     ·CVT-HEV 的CAN 总线通信拓扑网络结构第53-54页
   ·CVT-HEV 的CAN 总线通信协议第54-59页
     ·标示符的格式与定义第54-55页
     ·各参数组的定义及其CAN_ID第55-59页
   ·CVT-HEV 控制系统各节点CAN 总线接口设计第59-61页
     ·硬件接口电路设计第59-60页
     ·CAN 通讯模块的软件设计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CVT-HEV 控制系统液晶显示节点软硬件设计第62-71页
   ·汽车仪表的发展趋势第62-63页
     ·数字化、电子化第62页
     ·汽车仪表的拓宽功能第62页
     ·网络化第62-63页
   ·TMS320LF2407A DSP 与智能彩色液晶显示器VK51B第63-64页
     ·TMS320LF2407A DSP第63页
     ·智能彩色液晶显示器VK51B第63-64页
   ·硬件电路设计第64-69页
     ·电源模块设计第64-65页
     ·晶体振荡器接口模块第65-67页
     ·异步串行通讯模块第67-68页
     ·CAN 总线通讯模块第68-69页
     ·JTAG 仿真接口模块第69页
   ·软件设计第69-70页
     ·信息接收(CAN 接受程序)第69-70页
     ·信息发送(串口发送程序)第70页
     ·软件调试第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1 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第71页
 2 该项目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页
 3 项目的创新点第71-72页
 4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主被动集成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下一篇:中国50百分位人体与标准试验假人正面碰撞响应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