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思想教育、路线教育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0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第7页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8页
 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第8-10页
第一章 全球化视野中的意识形态第10-18页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发展第10-13页
  一、四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第10-12页
  二、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运用第12-13页
  三、本文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第13页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第13-15页
  一、鲜明的阶级取向性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表现和最本质特征第14页
  二、系统的理论性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第14页
  三、强烈的实践性是意识形态的又一基本特征第14-15页
  四、意识形态还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第15页
  五、相对的独立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存在形式第15页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功能第15-18页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合法化功能第15-16页
  二、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第16-17页
  三、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承功能第17-18页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发展第18-27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第18-20页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第18-19页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9-20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确立与发展第20-23页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入第20-21页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发展第21页
  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状第21-23页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新发展第23-27页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第23-24页
  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24-26页
  三、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26-27页
第三章 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第27-37页
 第一节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本质第27-30页
  一、全球化的概念第27-28页
  二、全球化的实质第28-29页
  三、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第29-30页
 第二节 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第30-33页
  一、新自由主义论第30-31页
  二、意识形态终结论第31-32页
  三、中国威胁论第32-33页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斗争的新特点第33-37页
  一、意识形态对立和斗争主线的不变性和长期化第34页
  二、意识形态矛盾和斗争领域的复杂性和扩大化第34-35页
  三、意识形态交锋和斗争形式的广泛性和多样化第35页
  四、意识形态冲突和斗争目的的差异性和全球性第35-37页
第四章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第37-50页
 第一节 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第37-40页
  一、意识形态工作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第37-39页
  二、意识形态工作与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第39-40页
  三、意识形态工作与国家安全第40页
 第二节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第40-42页
  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第40-41页
  二、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第41-42页
 第三节 加强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对策第42-50页
  一、紧跟时代发展,坚持理论创新第42-44页
  二、深入人民生活,改进宣传方式第44-46页
  三、整合舆论阵地,打造创新平台第46-47页
  四、加强队伍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第47-50页
结语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法学的影响
下一篇:线性系统盲辨识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