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南特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及实践探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序言 | 第8-17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 (五)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一、科南特的生平与主要教育实践概述 | 第17-18页 |
| 二、科南特通识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 (一) 时代背景 | 第18-22页 |
| 1、国内背景 | 第19-21页 |
| 2、国际背景 | 第21-22页 |
| (二)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 1、实用主义哲学 | 第22-23页 |
| 2、清教主义 | 第23-24页 |
| 3、要素主义 | 第24-25页 |
| 三、科南特通识教育思想的形成 | 第25-28页 |
| (一) 理论上的认知 | 第25-27页 |
| (二) 实践上的努力 | 第27-28页 |
| 四、科南特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及实践 | 第28-51页 |
| (一) 论通识教育的目的 | 第28-29页 |
| (二) 论通识教育在大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 (三) 课程设置 | 第30-42页 |
| 1、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对知识的分类 | 第30-32页 |
| 2、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对课程的改革 | 第32-42页 |
| (四) 为培养“全人”的招生政策 | 第42-45页 |
| 1、提高入学标准,提升通识教育质量 | 第43-44页 |
| 2、扩大学生来源,扩展通识教育实施范围 | 第44-45页 |
| (五) 高标准选择能胜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 | 第45-48页 |
| 1、学院遴选教师,提高通识教育水平 | 第46页 |
| 2、坚持晋升标准,保证通识教育品质 | 第46-48页 |
| (六) 课堂教学的辅助——实施导师辅导和顾问制 | 第48-51页 |
| 五、对科南特通识教育思想的评价 | 第51-54页 |
| (一) 优点 | 第51-53页 |
| (二) 局限 | 第53-54页 |
| 六、科南特通识教育思想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 第54-57页 |
| (一) 对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 | 第54-56页 |
| (二) 对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七、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第57-65页 |
| (一) 注重综合发展,提升文化素养 | 第58-60页 |
| (二) 强调通识课程,弥补专业课程 | 第60-62页 |
| (三) 注重公民意识,培养合格公民 | 第62-63页 |
| (四) 强调教师素质,坚持优胜劣汰 | 第63-65页 |
| 结语 | 第65-67页 |
| 八、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一) 中文类 | 第67-72页 |
| (二) 外文类 | 第72-74页 |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