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选题的理论价值 | 第9-10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14页 |
·合同法经济分析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4-18页 |
·国内学者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8-2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思路及方法 | 第23-28页 |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 | 第24页 |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 | 第24-25页 |
·整体主义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激励分析法 | 第26页 |
·博弈论方法 | 第26-27页 |
·案例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中力图实现的创新 | 第28-31页 |
第2章 合同法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1-54页 |
·契约的经济分析 | 第31-34页 |
·关于契约的界定 | 第31-32页 |
·契约法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关于契约经济分析理论假设前提的争论 | 第33-34页 |
·对价与约因理论 | 第34-48页 |
·英美法系的对价理论 | 第34-44页 |
·法国法的约因理论 | 第44-48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8-54页 |
·合同交易成本 | 第48-51页 |
·有效违约理论 | 第51-53页 |
·漏洞填补理论 | 第53-54页 |
第3章 合同法立法目标的经济学研究 | 第54-67页 |
·合同法立法的基本取向 | 第54-56页 |
·合同法立法的目标 | 第56-58页 |
·促进社会经济效益 | 第57-58页 |
·维护交易秩序 | 第58页 |
·合同法立法目标的经济学分析 | 第58-67页 |
·完备合同的假定 | 第59-61页 |
·不完备合同的存在 | 第61页 |
·合同法对不完备合同的弥补 | 第61-64页 |
·我国合同法立法目标的经济学分析 | 第64-67页 |
第4章 合同成立的经济学分析 | 第67-84页 |
·合同成立的经济学标准和内涵 | 第67-69页 |
·合同成立的经济学标准 | 第67页 |
·意思表示真实的经济内涵 | 第67-68页 |
·合意与单边契约 | 第68-69页 |
·合同形式的制度设计 | 第69-74页 |
·合同形式的宽松化设计与不完全合同 | 第69-72页 |
·合同形式与合同的有效性 | 第72-74页 |
·合同的磋商 | 第74-76页 |
·合同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博弈而实现 | 第74-75页 |
·磋商中允诺和信任要素的经济学分析 | 第75-76页 |
·格式合同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76-84页 |
·格式合同必要性的经济学分析 | 第77-79页 |
·格式合同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 第79-80页 |
·关于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的经济分析及其规制 | 第80-84页 |
第5章 合同履行的经济学分析 | 第84-88页 |
·合同履行中的经济成本及影响成本的因素分析 | 第84-86页 |
·合同履行成本 | 第84-85页 |
·影响合同履行中的经济成本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85-86页 |
·市场结构与合同履行成本 | 第86-87页 |
·合同履行成本的边际效益分析 | 第87-88页 |
第6章 合同效力的经济学分析 | 第88-100页 |
·合同效力状态的认定 | 第88-94页 |
·合同法的效力原则及其经济意义 | 第88-89页 |
·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分析 | 第89-94页 |
·无效合同和无处分权合同 | 第94-100页 |
·无效合同的情形 | 第94-96页 |
·合同无效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96-98页 |
·无处分权合同的经济学分析 | 第98-100页 |
第7章 违约赔偿的经济学分析 | 第100-115页 |
·合同损害赔偿 | 第100-108页 |
·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 第100-102页 |
·预定损害赔偿 | 第102-103页 |
·损害赔偿对合同的调控 | 第103-108页 |
·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108-110页 |
·违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110-114页 |
·违约及违约责任 | 第110-112页 |
·违约补救的原则及有效性 | 第112-114页 |
·合同解除制度的经济条件 | 第114-115页 |
第8章 完善我国合同法,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 第115-123页 |
·合同法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 第115-119页 |
·我国现行合同法立法的缺陷 | 第115-117页 |
·我国现行合同法执行中的问题 | 第117-119页 |
·完善合同法立法,强化执法 | 第119-123页 |
·强化我国合同法立法目标和精神 | 第119-120页 |
·凸现我国合同法的经济价值 | 第120页 |
·解决合同成立过程中的问题 | 第120-121页 |
·降低合同履行成本 | 第121页 |
·提高合同效力 | 第121-123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5-136页 |
后记 | 第136-137页 |
论文摘要 | 第137-141页 |
Abstract | 第141-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