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研究起点与研究中心 | 第9-17页 |
一、研究起点 | 第9-17页 |
二、研究中心 | 第17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赔偿释义 | 第21-36页 |
第一节 精神痛苦损害赔偿释义 | 第21-28页 |
一、精神痛苦 | 第21-23页 |
二、损害赔偿 | 第23-28页 |
第二节 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赔偿释义 | 第28-36页 |
一、英美法上的精神痛苦与精神损害 | 第28-29页 |
二、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的性质 | 第29-36页 |
第三章 英美法上故意侵权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第36-56页 |
第一节 直接受害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第36-48页 |
一、主观要件 | 第36-40页 |
二、行为要件 | 第40-44页 |
三、后果要件 | 第44-48页 |
第二节 第三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第48-56页 |
一、与实质受害人无亲属关系的第三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第49-50页 |
二、与实质受害人有亲属关系的第三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第50-56页 |
第四章 英美法上过失侵权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第56-88页 |
第一节 直接受害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第56-78页 |
一、义务及义务的违反 | 第57-63页 |
二、损害 | 第63-69页 |
三、因果关系 | 第69-78页 |
第二节 第三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第78-88页 |
一、旁观者危险领域规则 | 第80-84页 |
二、合理预见规则 | 第84-88页 |
第五章 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对我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启示 | 第88-122页 |
第一节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88-94页 |
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发展 | 第88-89页 |
二、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内容 | 第89-92页 |
三、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缺失 | 第92-94页 |
第二节 英美法上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的借鉴价值 | 第94-96页 |
一、个案正义实现的路径 | 第94-95页 |
二、社会公平彰显的手段 | 第95-96页 |
第三节 大陆法系精神痛苦损害赔偿立法的成功范例 | 第96-100页 |
一、德国法 | 第96-98页 |
二、法国法 | 第98-100页 |
第四节 我国精神痛苦损害赔偿立法的正当性证成 | 第100-113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01-107页 |
二、社会基础 | 第107-109页 |
三、立法基础 | 第109-110页 |
四、司法基础 | 第110-113页 |
第五节 未来侵权责任法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设计 | 第113-122页 |
一、两种制度的对接 | 第113-115页 |
二、未来侵权责任法精神损害赔偿具体制度设计 | 第115-122页 |
结论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8-139页 |
后记 | 第139-140页 |
论文摘要 | 第140-143页 |
Abstract | 第143-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