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本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14-22页 |
·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行为主义的发展 | 第14页 |
·行为主义的观点及特征 | 第14-15页 |
·建构主义的发展 | 第15-16页 |
·建构主义的观点及特征 | 第16-18页 |
·两种理论的异同 | 第18-19页 |
·国外关于行为、学习行为、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 | 第19-20页 |
·行为的研究 | 第19页 |
·学习行为的研究 | 第19页 |
·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 | 第19-20页 |
·国内关于行为、学习行为、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 | 第20-22页 |
·行为的研究 | 第20页 |
·学习行为的研究 | 第20-21页 |
·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 | 第21页 |
·本研究的界定及国内外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1-22页 |
第3章 初中生学习行为的现状调查 | 第22-31页 |
·问卷的编制及调查过程 | 第22-23页 |
·调查的相应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影响学习的几个主观因素的状况分析 | 第23-24页 |
·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的状况分析 | 第24-27页 |
·课余时间的安排及获取知识的途径 | 第27-28页 |
·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状况 | 第28-29页 |
·违规学习行为基本情况分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初中生学习行为的调查结论 | 第31-39页 |
·初中生积极学习行为的表现 | 第31-34页 |
·初中生对在校学习充满自信 | 第31-32页 |
·初中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 | 第32页 |
·初中生的学习行为是以积极的动机为引导 | 第32-33页 |
·初中生能够及时捕捉课堂的重点笔记 | 第33-34页 |
·初中生的课余学习丰富多彩 | 第34页 |
·初中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 | 第34页 |
·初中生不当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 第34-39页 |
·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欠缺 | 第34-35页 |
·初中生多数患有考前焦虑症 | 第35-36页 |
·初中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36-37页 |
·初中生交流的主动性不高 | 第37-38页 |
·初中生多数有轻微的违规行为 | 第38-39页 |
第5章 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39-47页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第39-40页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40-44页 |
·缓解学生的考前焦虑 | 第44-45页 |
·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 第45-46页 |
·家校协作,共同规范学生的违规行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