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构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融资相关文献述评 | 第15-36页 |
·资本结构基础理论研究 | 第15-26页 |
·MM定理及其贡献 | 第15-16页 |
·权衡理论 | 第16-18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18-20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2页 |
·融资控制权理论 | 第22-25页 |
·企业治理理论 | 第25-26页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 第26-31页 |
·企业生命周期三阶段论 | 第26-27页 |
·企业生命周期四阶段论 | 第27-28页 |
·企业生命周期前五阶段论 | 第28-29页 |
·企业生命周期中五阶段论 | 第29页 |
·企业生命周期后五阶段论 | 第29页 |
·企业生命周期六阶段论 | 第29-30页 |
·企业生命周期十阶段论 | 第30页 |
·企业生命周期的金融特征分析 | 第30-31页 |
·融资困境相关文献述评 | 第31-36页 |
3 民营企业融资次序及环境研究 | 第36-52页 |
·民营企业的界定和重要作用 | 第36-37页 |
·民营企业的界定 | 第36-37页 |
·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 第37页 |
·民营企业融资 | 第37-40页 |
·资金与资本 | 第37-38页 |
·融资与企业金融 | 第38-40页 |
·民营企业融资的定义与实质 | 第40页 |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 第40-43页 |
·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 | 第42页 |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 第42页 |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第42-43页 |
·权益融资、债务融资与BOO融资 | 第43页 |
·民营企业融资黄金次序线 | 第43-48页 |
·融资黄金次序线假定 | 第44-45页 |
·融资黄金次序线验证 | 第45-48页 |
·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WORST分析 | 第48-52页 |
4 民营企业融资的内部困境研究 | 第52-62页 |
·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 第52页 |
·民营企业融资的内部困境 | 第52-56页 |
·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困境 | 第52-53页 |
·民营企业融资的工具困境 | 第53页 |
·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困境 | 第53-55页 |
·民营企业融资的监管困境 | 第55页 |
·民营企业融资的战略困境 | 第55-56页 |
·民营企业融资内部困境成因研究 | 第56-62页 |
·难以量化融资需求,融资思路模糊 | 第56-57页 |
·融资工具选择不当,组合功能减弱 | 第57-58页 |
·疏忽培育融资关系,错选融资渠道 | 第58-59页 |
·融资监管环节薄弱,融资水平不高 | 第59-60页 |
·融资战略体系疏漏,整体功能不强 | 第60-62页 |
5 民营企业融资的外部困境研究 | 第62-86页 |
·民营企业融资信用困境研究 | 第62-68页 |
·企业信用体系的含义 | 第64页 |
·民营企业融资信用体系的功能 | 第64-65页 |
·民营企业融资信用困境 | 第65页 |
·民营企业融资信用困境成因研究 | 第65-68页 |
·民营企业融资法律困境研究 | 第68-75页 |
·民营企业融资法律困境 | 第68-71页 |
·民营企业融资法律困境成因研究 | 第71-75页 |
·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困境研究 | 第75-83页 |
·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特征及程序 | 第76-77页 |
·信用担保体系困境 | 第77-79页 |
·信用担保体系困境机理研究 | 第79-83页 |
·民营企业融资的政府信用支持困境研究 | 第83-86页 |
·政府信用困境的极端表现形式 | 第84页 |
·政府信用困境的成因研究 | 第84-86页 |
6 融资双方的供求机理研究 | 第86-90页 |
·从资本市场多层次角度研究 | 第86-87页 |
·从成本—收益分析角度研究 | 第87页 |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 | 第87-90页 |
7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化解的路径研究 | 第90-103页 |
·试行物流“模拟管理”,培育融资文化 | 第90-92页 |
·试行第三方物流“模拟管理” | 第90-91页 |
·学习物流知识,培育企业融资文化 | 第91-92页 |
·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 第92-95页 |
·开展融资租赁的意义与特点 | 第92-94页 |
·发展融资租赁业的政策建议 | 第94-95页 |
·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 第95-96页 |
·优化银行业服务水平 | 第96-98页 |
·建立民营企业风险资本市场 | 第98-103页 |
·发展风险投资 | 第99-100页 |
·鼓励民营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 第100-101页 |
·引进“天使投资”和创业发展基金 | 第101-102页 |
·推动民营企业跨境融资 | 第102-103页 |
8 主要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评价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