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尾理论思维的罕见病信息传播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8页 |
| ·概念界定 | 第8-13页 |
| ·长尾理论 | 第8-9页 |
| ·Web2.0 | 第9-10页 |
| ·罕见病 | 第10-11页 |
| ·罕用药 | 第11-13页 |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3页 |
| ·选题的科学依据与意义 | 第13-25页 |
| ·中国罕用药研发现状 | 第13-15页 |
| ·中国罕用药发展前景 | 第15-18页 |
| ·中外罕用药政策法规 | 第18-21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21-25页 |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5-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 ·研究预期结果 | 第26页 |
| ·论文结构以及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 ·论文结构 | 第26页 |
| ·论文创新点、成果与新见解 | 第26-28页 |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40页 |
| ·国内外对长尾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8-37页 |
| ·长尾理论的介绍和引进 | 第32-33页 |
| ·长尾理论与二八法则的关系及比较 | 第33-34页 |
| ·长尾理论的实践研究 | 第34-37页 |
| ·国内外对罕见病与罕用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 第37-40页 |
| 第3章 国内外WEB2.0 商业模式 | 第40-50页 |
| ·起点中文网等国内商业模式 | 第40-41页 |
| ·MAGNATUNE 等国外商业模式 | 第41-45页 |
| ·中国的罕见病网 | 第45-47页 |
| ·美国FDA | 第47-50页 |
| 第4章 罕见病信息传播模式的五大力量 | 第50-64页 |
| ·罕见病信息传播模式概述 | 第50-55页 |
| ·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 第50-51页 |
| ·模式传播理论基础 | 第51-52页 |
| ·关键性要点的分析 | 第52-53页 |
| ·模式可行性的分析 | 第53-55页 |
| ·医药研制机构 | 第55-57页 |
| ·角色的定位分析 | 第55-56页 |
| ·权利与责任设计 | 第56-57页 |
| ·政府机构 | 第57-59页 |
| ·角色的定位分析 | 第57页 |
| ·权利与责任设计 | 第57-59页 |
| ·医疗机构 | 第59-61页 |
| ·角色的定位分析 | 第59页 |
| ·权利与责任设计 | 第59-61页 |
| ·患者与公众 | 第61-62页 |
| ·角色的定位分析 | 第61页 |
| ·权利与责任设计 | 第61-62页 |
| ·信息传播平台 | 第62-64页 |
| ·角色的定位分析 | 第62-63页 |
| ·权利与责任设计 | 第63-64页 |
| 第5章 信息传播模式的建立与维护 | 第64-71页 |
| ·资料私密的设置 | 第64-65页 |
| ·影响因子与权限 | 第65-66页 |
| ·标准信息与分析系统 | 第66-68页 |
| ·模式的实现步骤 | 第68页 |
| ·信息传播模式图 | 第68-69页 |
| ·模式的发展展望 | 第69-71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附录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