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情感教育的地位 | 第8页 |
·研究意义:情感教育是新的教育理念的需要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情感因素的理论依据 | 第12-15页 |
·脑科学的依据 | 第12页 |
·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12-13页 |
·情绪心理学理论 | 第13页 |
·情感与认知的辨证关系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教学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 | 第15-33页 |
·积极的情感因素对认知作用的表现 | 第15-17页 |
·积极情感影响认知的选择性 | 第15页 |
·积极的情感提高认知的积极性 | 第15页 |
·积极的情感导致认知优化性 | 第15-16页 |
·积极的情感促进认知的深化性 | 第16页 |
·积极的情感有利于认知的内化性 | 第16-17页 |
·积极的情感增进认知的传递性 | 第17页 |
·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的积极因素 | 第17-22页 |
·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 | 第17-20页 |
·教师的爱心 | 第17-18页 |
·教师的宽容 | 第18页 |
·教师的换位思考 | 第18-19页 |
·教师的体态语言 | 第19页 |
·教师的敏感性 | 第19页 |
·教师的情绪调控 | 第19-20页 |
·教师如何培养自身积极的情感因素 | 第20-22页 |
·在课堂上创造积极的“情感效应”---- 即通过情绪的积淀,情绪的强化,情绪的触发,情绪的传递来创设 | 第20页 |
·利用空间效应 | 第20-21页 |
·获得对象感 | 第21页 |
·建立“模糊意识” | 第21-22页 |
·高中学生情感积极因素的培养 | 第22-33页 |
·高中生心理特征 | 第22-23页 |
·不平衡性 | 第22页 |
·动荡性 | 第22页 |
·自主性 | 第22页 |
·进取性 | 第22-23页 |
·社会性 | 第23页 |
·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 | 第23页 |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情感中的积极的因素 | 第23-33页 |
·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美的感受 | 第23-24页 |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 第24-26页 |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 第26-27页 |
·实施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学习分层,评价分层,反馈分层 | 第27-33页 |
第四章 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33-36页 |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实验的过程 | 第33-34页 |
·问卷 | 第33-34页 |
·实验对比法 | 第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本人就读研究生期间发表或获奖的文章 | 第39-40页 |
附录 问卷调查表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