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符号与缩略语英汉对照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研究进展 | 第16-26页 |
1 作物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 | 第16-18页 |
·作物QTL定位的方法 | 第16页 |
·定位群体 | 第16-17页 |
·定位方法 | 第17-18页 |
2 CSSL构建的发展 | 第18-19页 |
3 CSSL构建方法与特点 | 第19-20页 |
4 CSSL群体的构建 | 第20-22页 |
5 CSSL在作物遗传育种上应用 | 第22-25页 |
·QTL鉴定和初步定位 | 第22-23页 |
·QTL精细定位 | 第23-24页 |
·QTL克隆 | 第24页 |
·研究QTL之间的互作 | 第24页 |
·研究QTL的生理功能 | 第24-25页 |
·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 | 第25页 |
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水稻"9311/日本睛"CSSL构建 | 第26-37页 |
1 前言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亲本材料 | 第27-28页 |
·代换片段长度的计算方法 | 第28页 |
·SSR标记及检测方法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SSR标记的多态性及置换系的获得 | 第30-32页 |
·置换片段在水稻染色体上的覆盖 | 第32-34页 |
·置换片段平均长度及分布 | 第34页 |
4 讨论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利用CSSL进行水稻米粒延伸性相关QTL定位 | 第37-46页 |
1 前言 | 第37-3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8-39页 |
·供试材料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页 |
·QTL分析 | 第38-39页 |
·QTL代换作图法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亲本米粒延伸相关性状分析 | 第39页 |
·水稻MRL、CRL和CRE的检测及代换作图 | 第39-41页 |
·水稻MRL、CRL和CRE的QTL效应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 第41-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利用CSSL定位水稻穗颈长度QTL | 第46-53页 |
1 前言 | 第46-4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亲本的穗颈长度差异 | 第48-49页 |
·水稻穗颈长度QTL的检测和代换作图 | 第49页 |
·穗颈长度QTL效应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利用CSSL定位水稻抽穗期QTL | 第53-61页 |
1 前言 | 第53-5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材料的种植和性状调查 | 第54页 |
·环境影响分析和QTL分析 | 第54-55页 |
·QTL代换作图法 | 第5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亲本的抽穗期 | 第55页 |
·QTL代换作图 | 第55-56页 |
·抽穗期的QTL效应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 第56-57页 |
·主基因qHD-3和qHD-8进一步定位 | 第57-58页 |
4 讨论 | 第58-61页 |
第六章 利用CSSL群体定位水稻酚反应基因 | 第61-67页 |
1 前言 | 第61-6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试验材料 | 第62页 |
·试验方法 | 第62-6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苯酚反应QTL的鉴定 | 第63页 |
·CSSL的遗传背景分析 | 第63-64页 |
·CSSL中置换片段的长度 | 第64页 |
·QTL代换作图 | 第64-65页 |
4 讨论 | 第65-67页 |
·与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 | 第65-67页 |
全文讨论 | 第67-69页 |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