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利用SSR标记研究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自然选择效应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7页
 1 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的研究进展第11-16页
   ·大豆胞囊线虫引起的危害第11页
   ·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学第11-12页
   ·大豆胞囊线虫的生态学第12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原生理分化及小种分布第12-14页
   ·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研究第14-16页
 2 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第16-17页
 3 SSR分子标记及应用第17-18页
   ·主要分子标记类型第17-18页
   ·SSR分子标记第18页
   ·SSR分子标记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第18页
 4 遗传图谱构建第18-25页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进展第18-21页
   ·大豆遗传图谱的应用第21-25页
 5 自然选择第25-26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大豆遗传图谱的初步构建第27-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32页
   ·供试群体第27-28页
   ·PCR检测第28页
   ·SSR分析第28-32页
   ·数据整理和连锁分析第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SSR引物扩增结果分析第32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32-33页
   ·偏分离分析第33-34页
   ·初步构建的两个连锁图谱与公共图谱的比对研究第34-36页
 3 讨论第36-37页
   ·偏分离第36页
   ·两张图谱的比较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差异第36页
   ·大豆遗传图谱的完善第36-37页
第三章 大豆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QTL的初步定位第37-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遗传群体第37-38页
   ·抗性鉴定第38页
   ·抗感池的构建第38页
   ·群体SSR分析第38页
   ·QTL定位第38-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抗性鉴定第39页
   ·两个群体中与胞囊线虫抗性关联的SSR标记的筛选第39-41页
   ·抗性QTL初步定位第41-43页
 3 讨论第43-46页
   ·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遗传的变异第43-44页
   ·抗感池筛选结果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第44页
   ·A2和G连锁群QTL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比较第44-45页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抗SCN育种第45页
   ·两个群体之间抗性QTL位点的异同与自然选择效应第45-46页
第四章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QTL的初步定位第46-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供试材料第46-47页
   ·性状调查第47页
   ·QTL定位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6页
   ·农艺性状表现第47-49页
   ·两个群体分别在济南和南京两地种植获得农艺性状的QTL分析第49-53页
   ·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QTL位点在连锁群上的分布第53-56页
 3 讨论第56-58页
   ·QTL聚集现象第56页
   ·两群体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的差异第56-58页
第五章 SSR标记的自然选择效应研究第58-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供试材料第58页
   ·基因组DNA提取第58页
   ·SSR引物选取第58页
   ·SSR引物在两个群体中的SSR分析第58-59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群体间SSR标记的差异分析第59-63页
   ·已报道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的SSR标记在群体间的检测结果第63页
 3 讨论第63-65页
全文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芝麻子叶不定芽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下一篇:以9311为背景的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构建及相关QTL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