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不同基因型稻米营养保健品质及其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2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0-44页
 1 稻米品质的基本内涵第20-23页
   ·稻米品质第20-23页
   ·稻米的营养品质新内涵第23页
   ·稻米的保健品质第23页
 2 稻米营养品质及其相关研究第23-26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第23-25页
   ·维生素第25页
   ·矿物质第25-26页
 3 功能稻研究进展与研究策略第26-30页
   ·功能稻研究进展第26页
   ·功能稻研究策略第26-30页
 4 发芽糙米的研究第30-39页
   ·发芽糙米基本含义第30-32页
   ·糙米和发芽糙米国内外研究简况第32-33页
   ·发芽糙米的功能性成分第33-39页
 5 发芽糙米的功效第39-40页
   ·糙米和发芽糙米的古典功效第39-40页
   ·糙米和发芽糙米功能新研究第40页
 6 糙米的发芽工艺第40-43页
 7 糙米和糙米产品的研究第43-44页
第二章 糙米的营养价值及其功能成分分析研究第44-79页
 第一节 稻米加工对氨基酸含量的研究第44-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4-47页
   ·米质性状测定与分析方法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2页
   ·各组合稻米中的氨基酸含量第47页
   ·糙米与精米的氨基酸总量差异第47-48页
   ·糙米和精米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第48-50页
   ·氨基酸损失研究第50-5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结论第52页
   ·讨论第52-53页
 第二节 稻米中维生素B1、B2 含量及加工损失研究第53-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页
   ·试验材料第54页
   ·试验方法第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糙米与精米的维生素含量差异第54-55页
   ·稻米中的维生素B1 和B2 的含量第55-59页
  3 结论第59-60页
 第三节 稻米加工对矿物质营养含量的影响第60-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试验材料第61页
   ·田间试验设计第61页
   ·碾磨加工第61-62页
   ·矿质营养元素测定第62页
   ·统计方法第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糙、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第62-63页
   ·两种色稻的糙米和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比较第63-64页
   ·不同环境条件下糙米和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第64-65页
  3 讨论第65-66页
 第四节 不同基因类型水稻糙米和米糠中黄酮含量的分析第66-7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页
   ·供试材料第67页
   ·试验设计第67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67页
   ·统计方法第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2页
   ·同季水稻品种糙米和米糠中黄酮含量的差异分析第67-69页
   ·不同环境下不同色稻糙米和米糠中黄酮含量的差异分析第69-7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2-73页
   ·富含黄酮的水稻种质及其利用第72页
   ·环境条件对稻米黄酮含量的影响第72-73页
 第五节 HPLC 法测定糙米中辅酶Q10 含量研究第73-7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主要仪器和材料第73-74页
   ·实验方法第7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4-78页
   ·辅酶Q10 的定性Qualitative of Coenzyme Q10第74-75页
   ·不同溶剂对提取的影响第75-76页
   ·不同定容体积对提取的影响第76页
   ·回收率试验第76-77页
   ·水稻糙米辅酶Q10 含量测定第77-78页
  3 讨论第78-79页
第三章 高黄酮香型紫糯稻闽紫香2 号(MZX2)选育研究及其利用技术研究.第79-124页
 第一节 籼糯特种稻“闽紫香1 号”第80-85页
  1 特种稻“闽紫香1 号”产量性状及糙米外观性状第80-81页
   ·产量性状第80页
   ·糙米外观特性第80-81页
  2 特种稻“闽紫香1 号”营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第81-82页
   ·紫黑皮遗传特性第81页
   ·矿质元素遗传特性第81-82页
   ·蛋白质及必须氨基酸含量第82页
  3. 栽培要点第82-85页
 第二节 闽紫香2 号的辐射诱变选育第85-9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7页
   ·材料来源第85页
   ·辐射源第85页
   ·辐射剂量第85页
   ·后代筛选第85页
   ·田间试验第85页
   ·农艺性状、穗部性状取样第85页
   ·谷粒性状及糙米性状第85-86页
   ·数据统计第86页
   ·DNA 指纹鉴定第86-8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7-93页
   ·选育过程第87-88页
   ·生物学特性第88-89页
   ·产量性状第89-90页
   ·闽紫香穗粒结构及灌浆特性研究第90页
   ·稻米品质第90-91页
   ·闽紫香2 号DNA 指纹鉴定第91-9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93-95页
   ·结论第93页
   ·讨论第93-95页
 第三节 温度和时间对MZX 发芽糙米中GABA 含量的影响第95-10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5-97页
   ·材料第95页
   ·仪器和设备第95-96页
   ·试剂第96页
   ·方法与步骤第96-9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7-101页
   ·糙米浸泡温度和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第97-100页
   ·发芽时间与γ-氨基丁酸含量(GABA)的关系第100-101页
  3 结论第101-102页
 第四节 MZX 发芽糙米及其品质研究第102-124页
  1 前言第102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02-104页
   ·供试材料第102-103页
   ·方法第103-10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4-122页
   ·MZX 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研究第104-107页
   ·发芽糙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差异分析第107-116页
   ·发芽糙米维生素含量差异分析第116-117页
   ·发芽糙米还原糖含量差异分析第117-119页
   ·发芽糙米黄酮含量差异分析第119-120页
   ·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分析第120-121页
   ·米糠的营养品质研究第121页
   ·闽紫香发芽糙米与食用大米研究第121-12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122-124页
   ·结论第122页
   ·讨论第122-124页
本研究的小结、创新点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缕草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再生稻高产稳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及比较蛋白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