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再认中同龄效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同龄效应的概念及其研究范式 | 第9-10页 |
·同龄效应及其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同龄效应的基本研究范式 | 第10页 |
3 同龄效应的主要理论解释 | 第10-19页 |
·知觉经验假说 | 第10-14页 |
·社会认知理论 | 第14-17页 |
·分类-个体化模型 | 第17-19页 |
4 同龄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5 同龄效应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1 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同龄效应的发展特点尚无定论 | 第22页 |
·缺乏对同龄效应影响因素的系统考察 | 第22-23页 |
2 本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第25-53页 |
实验一 同龄效应的发展特点 | 第25-33页 |
·问题提出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实验结果 | 第27-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实验二 不同知觉经验个体的同龄效应 | 第33-39页 |
·问题提出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实验三 面孔加工方式对同龄效应的影响 | 第39-46页 |
·问题提出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实验四 个体动机水平对同龄效应的影响 | 第46-53页 |
·问题提出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实验结果 | 第48-51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第53-56页 |
1 儿童、青年和老年人的同龄效应 | 第53页 |
2 同龄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54-56页 |
·社会-人格因素对同龄效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阶段的同龄效应 | 第55页 |
·同龄效应神经机制的有关研究 | 第55-56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附录1 实验一面孔材料样例 | 第62页 |
附录2 实验二、三、四面孔材料样例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