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输入对大跨度桥梁抗震影响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8页 |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大跨度桥梁抗震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方法综述 | 第11-15页 |
| ·桥梁抗震理论分析方法 | 第11-14页 |
| ·大跨度桥梁抗震分析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地震动输入问题研究 | 第16-30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地震动基本理论 | 第16-19页 |
| ·幅值 | 第17页 |
| ·频谱特性 | 第17-18页 |
| ·持时 | 第18-19页 |
| ·人造地震动的研究 | 第19-25页 |
| ·比例调整法 | 第19-20页 |
| ·调整傅里叶幅值谱法 | 第20-21页 |
| ·小波变换法 | 第21-23页 |
| ·时域叠加小波函数法 | 第23-25页 |
| ·各方法比较 | 第25页 |
| ·对设计地震动的几点思考 | 第25-29页 |
| ·现行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否足够 | 第25-26页 |
| ·传统的地震动三要素是否足够 | 第26页 |
| ·关于不同水准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 第26页 |
| ·关于输入地震动时程 | 第26-27页 |
| ·多维地震反应的组合问题 | 第27页 |
| ·地震动主方向问题 | 第27-28页 |
| ·大跨度结构地震动输入问题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振动台模型试验 | 第30-42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试验目的和内容 | 第30页 |
| ·试验装置 | 第30-31页 |
| ·模型设计和安装 | 第31-34页 |
| ·模型设计 | 第31-32页 |
| ·模型安装 | 第32-34页 |
| ·测试方案 | 第34-37页 |
| ·测试仪器 | 第34页 |
| ·加速度传感器布置 | 第34-35页 |
| ·位移传感器布置 | 第35-36页 |
| ·应变传感器布置 | 第36-37页 |
| ·抗震设防标准和地震波输入 | 第37-39页 |
| ·试验过程 | 第39-41页 |
| ·加载制度确定 | 第39页 |
| ·试验顺序 | 第39页 |
| ·各试验工况输入波确定 | 第39-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42-71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试验现象 | 第42页 |
| ·模拟地震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42-67页 |
| ·主方向比较 | 第42-50页 |
| ·方向组合研究 | 第50-58页 |
| ·行波效应结果分析 | 第58-63页 |
| ·阻尼器效果分析 | 第63-67页 |
| ·小结 | 第67-71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1-74页 |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71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A:试验布置图 | 第79-82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著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