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一、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依据 | 第8-18页 |
(一) 属于儒家 | 第8页 |
(二) 属于道家 | 第8页 |
(三) 属于亦儒亦道 | 第8-18页 |
二、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18-26页 |
(一) 唯心主义二元论 | 第18页 |
(二) 唯物主义一元论 | 第18页 |
(三) 自然主义、理想主义 | 第18-26页 |
三、《声无哀乐论》是否提倡“无声之乐” | 第26-29页 |
(一) 提倡“无声之乐” | 第26页 |
(二) 不提倡“无声之乐” | 第26-29页 |
四、《声无哀乐论》是否肯定是“郑声” | 第29-34页 |
(一) 肯定“郑声” | 第29页 |
(二) 否定“郑声” | 第29-34页 |
五、《声无哀乐论》“音”、“声”之辩 | 第34-42页 |
(一) “音”、“声”旧解 | 第34页 |
(二) “音”、“声”新解 | 第34-42页 |
六、《声无哀乐论》属于“自律论”、“他律论”还是“和律论” | 第42-46页 |
(一) “自律论” | 第42页 |
(二) “他律论” | 第42页 |
(三) “和律论” | 第42-46页 |
七、对嵇康人格的评价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