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论流浪乞讨的救助与规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8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导论第14-24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4-15页
 二、研究的现状第15-18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四、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五、论文框架与创新第20-24页
第一章 乞讨:法学上的检视第24-60页
 第一节 乞讨行为概述第24-39页
  一、乞讨的词源及释义第24-25页
  二、流浪、乞讨、流浪乞讨相关概念之辨析第25-27页
  三、乞讨的方式及乞讨行为的分类第27-30页
  四、当代乞讨现象的生成原因第30-39页
 第二节 乞讨的法律性质:"自由"与"权利"之辩第39-58页
  一、关于"自由"与"权利"的关系第39-42页
  二、乞讨权利说与乞讨自由说的不同见解第42-45页
  三、乞讨权的理论证伪第45-54页
  四、乞讨行为自由说之分析第54-58页
 本章小结:与乞讨行为相关的乞讨者权利第58-60页
第二章 思想探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宪法基础第60-106页
 第一节 立宪主义思想对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意义第60-70页
  一、立宪主义思想与制度的基本理念第60-63页
  二、立宪主义思想对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影响第63-70页
 第二节 宪政国家思想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影响第70-83页
  一、近代以来国家责任观之历史流变第70-74页
  二、国家责任观的变化在流浪乞讨救助主体变迁中的体现第74-79页
  三、流浪乞讨救助中的国家责任第79-83页
 第三节 宪政视角下的流浪乞讨人员人格尊严保障第83-94页
  一、人格尊严释义第83-87页
  二、人格尊严之宪法保障第87-88页
  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格尊严保障第88-94页
 第四节 我国宪法中有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规范依据第94-105页
  一、宪法基本国策的相关规定第94-96页
  二、宪法关于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具体规定第96-102页
  三、获得物质帮助权宪法保障的现实路径第102-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三章 在救助与管制之间:我国应对流浪乞讨的制度第106-152页
 第一节 流浪乞讨救助与管理制度之沿革第106-118页
  一、先秦至清末时期流浪乞讨的救助与管理第106-111页
  二、民国时期的贫乞救助与管理第111-115页
  三、新中国时期的乞丐救助与管理第115-118页
 第二节 现行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变迁之价值分析第118-136页
  一、从"收容遣送制度"到"救助管理制度":以孙志刚案为拐点第118-121页
  二、从"政府管制"到"社会救助"变化的价值意蕴第121-128页
  三、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相平衡的维度第128-136页
 第三节 流浪乞讨规制制度的相关设计及运行之规范分析第136-149页
  一、有关禁讨区设立的争议第136-138页
  二、限制乞讨的理由与正当性第138-145页
  三、地方政府限制乞讨行为的边界第145-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152页
第四章 他山之石:国外关于救助与规制流浪乞讨的制度第152-184页
 第一节 发达国家关于流浪乞讨的救助与规制制度第152-170页
  一、英国救助与规制流浪乞讨的制度第152-159页
  二、美国救助与规制流浪乞讨的制度第159-170页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关于救助与规制流浪乞讨的制度第170-176页
  一、印度救助与规制流浪乞讨的制度第170-173页
  二、巴西救助与规制流浪乞讨的制度第173-176页
 第三节 国外关于流浪乞讨的救助与规制制度的比较第176-181页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流浪乞讨救助与规制制度的异同点第176-179页
  二、国外流浪乞讨的救助与规制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179-181页
 本章小结第181-184页
第五章 制度改良的构想:流浪乞讨救助与规制的有机复合机制第184-248页
 第一节 我国现行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第185-196页
  一、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制度实施的社会成效第185-191页
  二、救助管理制度实施的法律绩效第191-192页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192-196页
 第二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合理定位第196-225页
  一、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基本内涵的定位第196-197页
  二、流浪乞讨救助对象的定位第197-200页
  三、流浪乞讨救助形式的定位第200-205页
  四、流浪乞讨救助责任的定位第205-225页
 第三节 非固有意义乞讨行为的规制第225-246页
  一、非固有意义乞讨行为的界定标准第225-227页
  二、国外对乞讨行为的规制措施第227-231页
  三、非固有意义乞讨行为管理的立法构想第231-239页
  四、乞讨行为分型管理之举措第239-246页
 本章小结第246-248页
结语第248-252页
参考文献第252-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64-266页
致谢第266-268页
个人简历第268-270页

论文共2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村民自治权保障研究
下一篇: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及其引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