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物多样性保护论文

长汀生态恢复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12页
绪论第12-24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13-22页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第13-20页
   ·长汀县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20-22页
 3 本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24-38页
 1 理论基础第24-26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页
   ·生态学理论第24-25页
   ·恢复生态学理论第25-26页
 2 研究方法第26-36页
   ·多样性分析第26-32页
   ·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第32-36页
 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6-38页
第二章 研究区背景与样地选择第38-54页
 1 研究区背景第38-41页
   ·地质地貌第38页
   ·气候水文第38-39页
   ·土壤植被第39页
   ·水土流失第39-41页
 2 研究区概况与样地选择第41-54页
   ·研究区概况第41-42页
   ·样地选择及概况第42-54页
第三章 研究区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第54-80页
 1 丰富度指数变化比较分析第54-64页
   ·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变化比较分析第55-60页
   ·乔木层丰富度指数变化比较分析第60-63页
   ·草本层和乔木层总物种数变化比较分析第63-64页
 2 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分析第64-73页
   ·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分析第65-69页
   ·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分析第69-73页
   ·草本层与乔木层之间均匀度比较.第73页
 3 多样性指数变化比较分析第73-78页
   ·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变化比较分析第73-76页
   ·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变化比较分析第76-78页
 4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78-80页
第四章 植物群落活力分析第80-98页
 1 研究设计与计算第80-89页
 2 植物群落活力分析第89-95页
   ·活力值第89-90页
   ·分项指标对活力值的影响分析第90-91页
   ·活力值空间分布比较分析第91-92页
   ·治理措施对活力值的影响分析第92-95页
 3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95-98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展望及建议第98-106页
 1 研究结论第98-100页
 2 主要创新点第100页
 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00-101页
 4 基于研究结果对样地治理的意见第101-106页
附录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个人简历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蔗梢腐病病原菌—串珠镰刀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探
下一篇:具有不可约性算子类与G—M型空间上算子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