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3-37页 |
1 探究与科学探究 | 第13-18页 |
·探究的涵义 | 第13-14页 |
·科学探究的涵义 | 第14-15页 |
·科学探究研究的三种取向 | 第15-18页 |
2 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第18-20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3 科学探究的实证研究 | 第21-33页 |
·科学探究策略的研究 | 第21-25页 |
·实验设计策略的研究 | 第21-23页 |
·证据评价策略的研究 | 第23-25页 |
·科学探究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31页 |
·任务特征 | 第25-26页 |
·知识 | 第26-27页 |
·推理能力 | 第27-28页 |
·科学认识论信念 | 第28-30页 |
·科学态度 | 第30-31页 |
·科学探究的研究范式 | 第31-33页 |
·研究中使用的探究任务 | 第31-33页 |
·科学探究的测量指标 | 第33页 |
4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33-37页 |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缺乏对科学探究实质的理论分析 | 第33-34页 |
·对学生科学探究发展特点的研究较少 | 第34页 |
·对科学探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不足 | 第34-35页 |
·本研究的思路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理论研究法 | 第35-36页 |
·计算机模拟法 | 第36页 |
·实验法 | 第36页 |
·测验法 | 第36页 |
·访谈法 | 第36-37页 |
第二章 科学探究的实质——理论建构 | 第37-49页 |
1 科学探究心理机制的已有研究 | 第37-42页 |
·Klahr和Dunbar的双重搜索模型 | 第37-39页 |
·Kuhn的模型 | 第39-40页 |
·Sloman的双过程模型 | 第40-42页 |
2 科学探究的实质 | 第42-49页 |
·科学探究是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 | 第42-44页 |
·科学探究是以认知策略为核心的 | 第44-45页 |
·科学探究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建构活动 | 第45-49页 |
第三章 中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特点 | 第49-73页 |
研究一 中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特点 | 第49-7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0-53页 |
·被试 | 第50-51页 |
·研究工具与材料 | 第51页 |
·研究程序 | 第51-52页 |
·培训主试 | 第51页 |
·施测程序 | 第51-52页 |
·编码与计分 | 第52页 |
·编码者信度 | 第52-53页 |
·数据分析 | 第5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6页 |
·实验设计策略的类型及使用情况 | 第53-57页 |
·实验设计策略的类型 | 第53-54页 |
·实验设计策略的使用情况 | 第54-56页 |
·实验设计策略水平的年级、性别以及任务难度的差异 | 第56-57页 |
·证据评价策略的类型及使用情况 | 第57-61页 |
·证据评价策略的类型 | 第57-58页 |
·证据评价策略的使用情况 | 第58-59页 |
·证据评价策略水平的年级、性别以及任务难度的差异 | 第59-61页 |
·正确推论的结果 | 第61-64页 |
·两变量任务中正确推论的百分比 | 第61-62页 |
·三变量任务中正确推论的百分比 | 第62页 |
·正确推论的年级、性别及任务难度的差异 | 第62-64页 |
·探究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 第64页 |
·个案分析 | 第64-66页 |
4 讨论 | 第66-72页 |
·关于探究策略 | 第66-70页 |
·关于实验设计策略 | 第66-69页 |
·关于证据评价策略 | 第69-70页 |
·关于推论类型 | 第70页 |
·关于中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发展 | 第70-71页 |
·关于任务难度 | 第71-72页 |
5 结论 | 第72-73页 |
第四章 中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影响因素 | 第73-107页 |
研究二 中小学生科学认识论信念的结构与特点 | 第73-8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7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被试 | 第74-75页 |
·程序 | 第75页 |
·材料 | 第7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5-82页 |
·《科学认识论信念问卷》的初步分析 | 第75-77页 |
·项目分析 | 第75-76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76-77页 |
·《科学认识论信念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77-79页 |
·信度分析 | 第79页 |
·中小学生科学认识论信念的特点 | 第79-82页 |
4 讨论 | 第82-83页 |
·中小学生科学认识论信念的结构 | 第82-83页 |
·中小学生科学认识论信念的特点 | 第83页 |
5 结论 | 第83-84页 |
研究三 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的结构与特点 | 第84-9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8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4-86页 |
·被试 | 第84-85页 |
·工具 | 第85页 |
·程序 | 第85-8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6-90页 |
·《对科学的态度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86页 |
·《对科学的态度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86-87页 |
·《对科学的态度量表》的信度分析 | 第87-88页 |
·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的发展特点 | 第88-90页 |
4 讨论 | 第90-92页 |
·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的结构 | 第90页 |
·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的特点 | 第90-92页 |
5 结论 | 第92-93页 |
研究四 不同任务条件下科学认识论信念、对科学的态度、推理能力与中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关系 | 第93-10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9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3-94页 |
·被试 | 第93页 |
·材料 | 第93-94页 |
·程序 | 第9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4页 |
·科学探究与科学认识论信念的关系 | 第94-96页 |
·科学探究与对科学的态度的关系 | 第96-98页 |
·科学探究与推理能力的关系 | 第98-100页 |
·科学探究与科学认识论信念、对科学的态度、推理能力关系的整合模型 | 第100-104页 |
4 讨论 | 第104-106页 |
5 结论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 | 第107-116页 |
1 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第107-110页 |
·关于研究方法 | 第107-108页 |
·关于科学探究的问题解决特点 | 第108-109页 |
·关于科学探究的知识建构特点 | 第109-110页 |
2 本研究的意义及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 第110-1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0-1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10-1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页 |
·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 第111-115页 |
·科学教学要重视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策略 | 第111-112页 |
·科学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认识论信念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 第112-115页 |
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15-116页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3页 |
附录 | 第133-137页 |
后记 | 第137-138页 |
发表论文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