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项目后评价 | 第12-13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13-15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 | 第18-29页 |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生态环境 | 第18页 |
·项目后评价 | 第18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 第18-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产业结构理论 | 第19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环境理论 | 第20-21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21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概述 | 第22-28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22-23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 第23-24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价依据和标准 | 第25-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3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单因素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地表植被指标 | 第30页 |
·生物多样性指标 | 第30页 |
·水土流失指标 | 第30-31页 |
·农业生态环境指标 | 第31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数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量化模型 | 第33-37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各单要素评价 | 第33-36页 |
·地表植被影响评价 | 第33-34页 |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 第34-35页 |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 第35页 |
·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35-36页 |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常张高速公路为例 | 第37-47页 |
·项目概况 | 第37页 |
·常张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 | 第37-38页 |
·常张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 第38-45页 |
·地表植被影响后评价 | 第38-39页 |
·生物多样性影响后评价 | 第39页 |
·水土流失后评价 | 第39-40页 |
·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 第40-43页 |
·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第43-45页 |
·常张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结论 | 第45-46页 |
·常张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的建议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