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视角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言 | 第9-13页 |
·问题提出 | 第9页 |
·研究对象界定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2 仿生学视角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特征分析 | 第13-20页 |
·仿生学的特征与应用 | 第13-14页 |
·仿生学原理的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4-15页 |
·生态进化理论 | 第15-16页 |
·系统网络理论 | 第16-17页 |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生态性 | 第17-18页 |
·不同成长阶段的成长特征分析 | 第18-20页 |
·孕育期的特征 | 第18-19页 |
·创办期的特征 | 第19页 |
·成长期的特征 | 第19页 |
·成熟期的特征 | 第19-20页 |
·衰退或蜕变期的特征 | 第20页 |
3 仿生学视角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构建 | 第20-27页 |
·中小型科技企业内生成长机制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企业家素质 | 第20-21页 |
·技术创新 | 第21页 |
·人力资源 | 第21-22页 |
·融资能力 | 第22页 |
·产品与市场 | 第22页 |
·治理结构 | 第22-23页 |
·企业文化 | 第23页 |
·中小型科技企业外生成长机制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政策法律环境 | 第23页 |
·产业演化与行业发展 | 第23-24页 |
·企业集群 | 第24页 |
·区域创新网络 | 第24页 |
·金融生态环境 | 第24-25页 |
·社会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 | 第25页 |
·仿生学视角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模型 | 第25-27页 |
4 仿生学视角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实证研究 | 第27-45页 |
·仿生学视角的实证研究框架 | 第27-28页 |
·企业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企业的确定 | 第28-30页 |
·企业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8-29页 |
·样本企业的确定 | 第29-30页 |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30-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30-33页 |
·主成分的提取及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3-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评价 | 第37-45页 |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 第37-38页 |
·不同行业类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研究 | 第38-41页 |
·不同规模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研究 | 第41-42页 |
·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研究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5 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 第45-50页 |
·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政府支持体系 | 第45-46页 |
·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 第46-47页 |
·加强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创造与建设 | 第47页 |
·完善风险资本市场 | 第47-48页 |
·提高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48-49页 |
·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 第49-50页 |
·提高企业家素质 | 第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